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医治外物本无方。

风流二老长还往,顾我归期尚渺茫。

(0)
注释
沐罢:洗完澡。
巾冠:毛巾和帽子,这里指洗完澡后的清爽。
晞发:晒干头发。
东轩:东边的窗户。
康济:使身体健康。
殊有道:非常有养生之道。
医治:治疗。
风流:形容人的风采、风度。
渺茫:模糊不清,难以预料。
翻译
洗完澡后,感到傍晚的凉意特别宜人,睡醒后牙齿间还留有茶香。
船停靠在北岸,不知何时能过河,我在东窗前梳理头发也不急于离开。
养生之道使我身体安康,但对于外界事物的治疗却没有固定的方法。
两位风流潇洒的老友常来常往,而我的归期却仍然遥不可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状态。"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洗完头发换上便服,晚风微凉之中,嘴角还残留着午休后茶的香气,表现出一种从容自得、悠然自得的情趣。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则写出了诗人对远行的期待与不急不躁的心态。舣舟停靠在河的北岸,等待着某个时候的启航,而诗人的心境如同那尚未驾起的马车,不急于求成。

接下来的"康济此身殊有道,医治外物本无方"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修养与对待世事态度的思考。诗人认为修炼自身有一定的方法,但对于外界的事物,自己却没有什么好方子可循。

最后,"风流二老长还往,顾我归期尚渺茫"则是诗人对两位长者的尊敬与自我的归属之迷惘。"风流"指的是品行高洁,而"二老"可能是指金山宝觉和圆通两位长者。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他们的仰望,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的未来归宿感到不确定,渺茫难以预测。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画卷。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近闻十六章·其七

岑江月黑横群枭,谁遣飞军缚此僚。

侯鉴早屯姑熟骑,王琳不引合肥?。

夜堂拥炬虬髯赤,春界搜花燕羽剽。

十六海门渔食尽,令人西望忆嫖姚。

(0)

漫与四章·其四

岂真重镇仗偏裨,未分危城布敌旗。

上将虎头能食肉,荒舆马革尚传尸。

天忧久抱谁遥慰?民力都颓赖急持。

惭愧杜陵无善策,剪灯茅屋独吟诗。

(0)

南沙河题壁四章叠前韵示钱同年·其一

练色穿桥漷水斜,滕阳古堡压千家。

饥乌啄树争冰叶,病马眠槽避雪花。

上洛蒲桃双窨酒,下田管辖只轮车。

三更野柝群呼秣,更向南沙走北沙。

(0)

梁溪杂诗三绝句·其三

疏柳无多画晚烟,纤莺不语自娟娟。

刚听一曲江南好,催上毗陵送别船。

(0)

邓尉纪游诗八章·其五

斋厨饱蔬饭,别僧下山去。

九盘落湖杪,已非昨来路。

黄苇飒明沙,春霜未成露。

乍有清歌闻,渔帆出无数。

水云两默默,寸意与流冱。

濯我向超洁,转增入尘惧。

可狎不可鞿,浩荡愧沤鹭。

(0)

同厉志罗以智苏惇元叶元阶游七宝山登大观台作三章·其一

阴苔閟厓磴,古级天所成。

滃然散云叶,袭我衣裾馨。

仰首见崇柯,桂树吐繁英。

落日远相射,虚潭浮莹莹。

馀辉散高壁,佛阁敞四楞。

天风动萝带,吐纳钟梵声。

游籁忽归寂,壑气早就冥。

已无紫阳客,谁叩元关扃?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