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田艰岁计,有子不为贫。
藿食恒余味,蓬门也自春。
无田艰岁计,有子不为贫。
藿食恒余味,蓬门也自春。
这首诗描绘了在艰难岁月中,一位父亲通过教育和关爱子女,找到了内心的满足与生活的希望。诗中的“无田艰岁计”,意味着在粮食匮乏的年景里,没有田产的担忧,体现了对物质贫困的超脱。接着,“有子不为贫”一句,表达了即使生活清贫,有了孩子作为精神寄托,便不再感到贫穷,强调了亲情与精神财富的重要性。
“藿食恒余味”,描述了以豆叶等粗粮为食,却能从中找到常人难以体会的美味,寓意着即便生活简朴,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和满足感。最后,“蓬门也自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蓬门即简陋的门户,此处比喻简朴的生活环境,但诗人却认为这样的生活同样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同春天一般,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家庭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快乐和满足的精神境界。
我怀栗里高风,醉来无复逃名地。
黄农宇宙,荒唐一梦,人閒何世。
八表同昏,孤云自远,茫茫天意。
叹沧江白发,酒醒甚处,空回首山河异。
直道伤心往事,百年中、眼看能几。
如何转烛,支离南北,馀生至此。
落木悲秋,残尊送腊,感时危涕。
念故山,薇老谁歌,采采向斜阳里。
吟边灯火,梦熟城南路。
归骑每侵晨,月初沈,西山缺处。
残笺满袖,都是别君词,空愁语,休延伫,酒醒天涯去。
飘零到此,客枕高楼雨。
鹤唳似惊风,渺瓯蛮,瘴江战鼓。
扁舟不繫,一夜故园心,杯未举,愁先注,白发缘行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