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庄严坐普陀。慈悲一切感通多。
金容画里果真么。
莲萼足登开觉路,杨枝手执洒恩波。
贪嗔痴奈世人何。
七宝庄严坐普陀。慈悲一切感通多。
金容画里果真么。
莲萼足登开觉路,杨枝手执洒恩波。
贪嗔痴奈世人何。
这首《浣溪沙·题大士像》由清代诗人胡纫荪所作,通过描绘大士的形象与行为,展现了佛教中菩萨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
首句“七宝庄严坐普陀”描绘了大士端坐于普陀山,周围环绕着七宝,象征着其庄严与神圣。普陀山在佛教中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此处以“七宝庄严”形容大士的坐姿,既突出了其身份的尊贵,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
“慈悲一切感通多”则直接点明了大士的慈悲心肠,她对世间的一切生灵都充满了怜悯和关怀,这种慈悲的力量能够感通万物,使众生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金容画里果真么”一句,诗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大士形象的真实性的思考。这里的“金容”不仅指大士的外在形象,更象征其内在的光辉与智慧。诗人似乎在探索,这样的形象是否只是艺术的再现,还是真正存在于世间的圣者。
接下来,“莲萼足登开觉路,杨枝手执洒恩波”描绘了大士的行为举止。她如同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脚踏莲花,象征着她修行之路的纯净与高洁。手持杨枝洒下恩泽,不仅体现了她的慈悲行为,也寓意着她以实际行动普渡众生,引导他们走向觉悟的道路。
最后,“贪嗔痴奈世人何”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众生的深深忧虑。贪、嗔、痴是佛教中常见的烦恼,诗人认为这些负面情绪困扰着世人,而大士的存在正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这些烦恼,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综上所述,《浣溪沙·题大士像》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大士作为菩萨的崇高形象及其对众生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勇退返初服,澄心鉴天湖。
湖滨颇有菊,涧上亦有蒲。
考槃结蕙帐,捐佩思蒪鲈。
明公昔膴仕,赤舄逊硕肤。
裘马临淮海,图书归益都。
白麻竟不起,台衮何为乎。
夷尚且盍归,辞相千载孤。
山颓木已稼,西州恸行途。
江表复何赖,邻屋将瞻乌。
古礼重祭社,湖草今渐芜。
寒泉荐秋英,终古怀生刍。
陶令中林居,羲皇夙遐慕。
灵境谐清赏,冥里契良晤。
昊天一何高,俛仰感晨暮。
祝融解炎鏕,蓐收肃凉辂。
清商谷响动,皓魄川光布。
云雁薄层霄,山猿啸零露。
鸣蛩稍已希,委叶满涧户。
对景谢繁丽,乐辰切冲素。
寄怀齐物篇,颇拟思玄赋。
志士自苦心,幽人有贞度。
年欣松柏荣,情比金石固。
峨峨壶公山,千龄仰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