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述行言情诗·其七》
《述行言情诗·其七》全文
明 / 祝允明   形式: 古风

公有高明居,安老亦畜小。

时从息经笥,偃仰思至道。

繁英蔼修荣,高简棁不藻。

周罗千载语,竹素光耀耀。

忆跪听公诏,拜此济生宝。

县丱蹑短阶,昏旦恣寻讨。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祝允明所作的《述行言情诗》第七首,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师长智慧与人格的敬仰以及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首句“公有高明居”赞扬了老师的学识高深,居住之处也显得与众不同。接着,“安老亦畜小”暗示老师不仅学问广博,还平易近人,照顾年长者并教育年轻人。

“时从息经笥,偃仰思至道”描绘了老师时常静心研读经典,思考大道的场景,体现了其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对真理的不懈探求。接下来的诗句“繁英蔼修荣,高简棁不藻”赞美老师的学问如繁花盛开,品格高尚而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光芒四射。

“周罗千载语,竹素光耀耀”进一步强调了老师的学识渊博,他的言论如同跨越千年的智慧,犹如竹简上的文字,清晰可见且充满光彩。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聆听教诲的情景,对老师的教诲视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最后两句“县丱蹑短阶,昏旦恣寻讨”,描述了诗人年少时就跟随老师学习,不分昼夜地探索知识,表达了对师恩的深深感激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祝允明对导师的敬仰和对学术的热爱,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祝允明

祝允明
朝代:明   号:枝山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60—1527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猜你喜欢

三段子.秋夜云掩月

空庭寂静。渐胧胧碧梧弄影。

西风薄幸送闲云,清光掩映。

叹嫦娥,何如薄命人萦恨。

闲云漠漠何时尽,天上人间两负、良宵景。

(0)

忆秦娥

湘帘揭。落花满地飞蝴蝶。飞蝴蝶。

惜春人病,燕归时节。天涯客去音书绝。

画眉闲煞窗前月。窗前月。晚妆楼外,乱山千叠。

(0)

点绛唇.对镜

多谢菱花,照侬眉黛青欲柳。美人消瘦。

明月团圆否。顾影含情,秋水神初透。黄昏后。

眼波斜溜。灯火屏山透。

(0)

凤凰台上忆吹箫.题管夫人书璇玑图墨刻

藕孔心多,莲房意苦,丝丝织出千篇。

怅别怀难诉,倩彼鱼传。

赢得香车远讶,销魂是、会面它年。

还疑梦,不因弃掷,那得团圆。姗姗。

幽栖居士,细绎遍回波,忒煞缠绵。

更水晶宫畔,佳偶如仙。

添出簪花妙笔,银钩体、濡染云笺。

从头数,古来几多,淑媛新编。

(0)

踏莎行.冬月和韵

一样清辉,许多寒气。玻璃澄澈冰轮里。

近人流欲湿侬衣,万分爱惜眠还未。

光动帘珠,影横窗绮。空阶泼冷浑如水。

果然暗地约姮娥,夜寒偏耐雕阑倚。

(0)

忆秦娥

归舟急。春江月堕催停泊。催停泊。

轻桡系处,柳丝笼碧。灵旗风卷芳魂灭。

荒凉古庙留遗迹。留遗迹,空馀流水,为谁呜咽。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