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全文
唐 / 崔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0)
注释
名山:著名的山川。
玄览:深入思考或欣赏。
徘徊:犹豫不决或流连忘返。
御路:皇家道路。
旌门:军营的大门,也指朝廷。
倚石开:倚靠在石头上,象征稳固。
烟霞:云雾和霞光,象征美景。
肘后发:形容随身携带,如袖珍之物。
河塞:河流与边塞,代指江山。
蓬壶: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远离尘世。
经年:多年。
犹未回:仍然没有返回。
翻译
名山真是壮观啊,我在其中深思熟虑地徘徊。
皇帝的道路穿过树林曲折蜿蜒,军旗门依靠在岩石上敞开着。
云雾和霞光仿佛从袖中涌出,河流与边塞的景象尽收手中。
我不羡慕那远离尘世的仙境,一年又一年,仍未离开这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峰,眺望远景的壮丽画面。"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表达了诗人对雄伟山脉的赞叹和独自徘徊的情状。"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则写出了道路穿过树林,旗门依傍在巨石旁边缓缓打开的景象。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生动地描绘了烟霭从肘部掩映而出,大河仿佛被手掌所握,这些意象展示了诗人所达到的高处对自然之美的把控和驾驭。

最后两句"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表露了诗人虽然没有追寻传说中的仙境蓬莱,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度过多年时光,而心中对于高远理想的向往依旧未能实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和理想追求的深切情感。

作者介绍

崔湜
朝代:唐   字:澄澜   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   生辰:shí)(671年-713年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猜你喜欢

上陈县尹

温公宅子富公池,并入尧夫户不知。

百亩但添官里赋,一编惟说橐中诗。

自怜老去无能役,正恐儿成不了痴。

有口尚能誇尹在,莫教白发困行移。

(0)

雪夜二首·其一

迎春寒色愈严凝,小阁炉残冷欲冰。

寂寞黄昏愁吊影,雪窗怕上短檠灯。

(0)

贺新郎·其三十三

何必游嵩少。屋边山、松风浩荡,虎龙吟啸。

旧效楚人悲秋作,晚爱陶诗高妙。

发如此、临流羞照。

屈指向来夸毗子,被西风、一笔都勾了。

曾不满,达人笑。当年玉振于江表。

怅而今、老身空在,欢娱全少。

假使真如彭祖寿,蒙叟犹嗤渠夭。

偶落笔、不经人道。

岁晚连床谈至晓,胜冈头、出没看乌帽。

君举白,我频釂。

(0)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其五五和

人言官冗,老病底、法当先省。

况行则蹒跚,立时跛倚,幸免做他两省。

客怕逢迎书慵答,得省处、而今姑省。

笑落尽桃花,仆家梦得,重来郎省。凉冷。

綀衣差薄,蒲葵堪省。

叹三纪单栖,二毛纯白,情味似潘骑省。

鬻马遣姬,惟书与画,点检依然难省。

也不用、畜犬防偷,老去睡眠常省。

(0)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七

竹马恍曾聚戏,金鱼从美外观。

随柱史青牛易,骑吕仙黄鹤难。

(0)

临江仙

巷外轻车帘外雨,繁灯依旧楼台。

兽炉香动画屏开。几家弦管,犹趁断风来。

庭院萧寥人乍寂,檐声滴碎閒阶。

渐深凉夜尚徘徊。眉间心上,只是费疑猜。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