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拜起来依位立,孤高不与众峰齐。
自从得髓归来后,便见乾坤宇宙低。
三拜起来依位立,孤高不与众峰齐。
自从得髓归来后,便见乾坤宇宙低。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站在可山之巅的景象。"三拜起来依位立",形象地写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己位置的谦逊,通过虔诚的礼拜表现出对山水的崇敬。"孤高不与众峰齐",则展现了可山的独特风貌,它傲然独立,超凡脱俗,不同于寻常的山峰。
"自从得髓归来后,便见乾坤宇宙低",这里的"得髓"可能寓言了诗人内心的顿悟或精神上的升华,意味着他从某种深刻的体验中获得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使他感到,就连天地宇宙在他眼中都变得渺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越世俗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提升,具有禅意和哲理。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汨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悤悤。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踰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