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无限向往。"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一句,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游览者在幽深之处搭建临时休息的地方,俯瞰着波涛汹湫的大自然景色,同时也可见诗人对高远视角的追求。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表明了诗人的情感随着山川变化而生发,心境达到了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则是描绘了天竺寺周围的景色,天竺寺如同一片森林出现在诗人的眼前,而那清新的松风也让人感受到初秋的凉爽。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一句,通过观察云的变幻和玩味水的清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追求。"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则是说在连绵的山峦之后,是远方的大海,而当轩的位置似乎成为了记录归途之路的笔墨。
最后,"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意味着诗歌创作的完成让诗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满足,就像云和月一样高洁,这次游览带来的美好经历在吴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交融,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