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踰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踰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安于寂寞,喜好书籍和文学的生活状态。她虽然身处闺房,却与世俗隔绝,不关心外界纷扰。诗中的"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表明她自幼便擅长诗词创作,且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则揭示了她的隐逸生活,即便年纪轻轻,也选择了与世隔绝的安静生活。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一句,通过邻家的孩子们佩戴着各种花朵装饰头饰,反衬出诗中女主人清高脱俗,不染尘俗的特点。"日月淇上游,笑人不踰阈"则是她对那些只知追求物质享乐的人所持有的超然态度。
后两句"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如同河流自然而然地分辨清浊,她的心灵也是这样自我净化,不受外界干扰。最后两句"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则是通过古代美女齐姬和王昭君的典故,来比喻诗人自己,或许在说即便没有华丽的装饰,她的内在之美也是不言而喻的。
潇洒陈孟公,有俗无不弃。
手写咏菊诗,闭门自成世。
将花入性情,不触色香味。
千曲无尽思,萧寥在肠胃。
昨梦坐茅庵,君持菊谱至。
上粘乾叶花,枝枝有题记。
笑指枯目僧,谓是花中意。
觉来浑不解,清境倏已逝。
明月满竹林,独照无梦地。
萧寥复萧寥,高天动寒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