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泽周三春,桃李罗堂前。
劲风无荣木,于我若浮烟。
与子相遇来,倾盖定前言。
岁月好已积,玉石乃非坚。
一朝辞吏归,悠然见南山。
从我颍水滨,虚室有馀閒。
故人赏我趣,赖古多此贤。
吾驾不可回,怅恨独策还。
靡靡秋已夕,亭亭月将圆。
青松冠岩列,白云宿檐端。
此中有真意,弱毫多所宣。
登高饯将归,路遐无由缘。
良才不隐世,来会在何年。
和泽周三春,桃李罗堂前。
劲风无荣木,于我若浮烟。
与子相遇来,倾盖定前言。
岁月好已积,玉石乃非坚。
一朝辞吏归,悠然见南山。
从我颍水滨,虚室有馀閒。
故人赏我趣,赖古多此贤。
吾驾不可回,怅恨独策还。
靡靡秋已夕,亭亭月将圆。
青松冠岩列,白云宿檐端。
此中有真意,弱毫多所宣。
登高饯将归,路遐无由缘。
良才不隐世,来会在何年。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卢挚为友人张知事子中饯行所作。诗中描绘了春天和泽润万物的景象,桃李花盛开在堂前,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接着,诗人以“劲风无荣木”表达世事无常,但对友人的离去,他却以“于我若浮烟”轻描淡写,显示出豁达的心境。
“与子相遇来,倾盖定前言”,描述了与友人初遇时的亲切与承诺。岁月累积,友情如同坚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朝辞吏归,悠然见南山”,表达了友人归隐后的闲适与自在,诗人通过“悠然见南山”这一画面,展现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羡慕。
“从我颍水滨,虚室有馀閒”,诗人邀请友人共游颍水之滨,享受宁静的时光。“故人赏我趣,赖古多此贤”,表达了对友人趣味相投的感激,同时也赞美了古代贤士的智慧与风范。
“吾驾不可回,怅恨独策还”,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与友人的离别令人惆怅。最后,“靡靡秋已夕,亭亭月将圆”,描绘了秋夜的景色,月圆之夜,更添几分离别的愁绪。“青松冠岩列,白云宿檐端”,以青松与白云象征友谊的永恒与纯洁。“此中有真意,弱毫多所宣”,诗人认为在这平凡的生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使是简短的笔触也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登高饯将归,路遐无由缘”,诗人登高送别友人,感叹归途遥远,难以再相见。“良才不隐世,来会在何年”,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和友谊的深刻思考。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执热卧北窗,淋漓汗流注。
蛟龙遁水府,谁起叩天户。
偶然终日风,振扰北山雾。
崩腾转相轧,变化不容睹。
雷声运车毂,雨点倾豆黍。
逡巡溜河汉,指顾才笑语。
破屋少乾床,茅苫固难禦。
出门泥没足,此厄比邻溥。
苟令终岁熟,敢有今日怒。
晚照上东轩,清风袭虚庑。
微生免荷锄,但喜脱烦暑。
农父更事多,缺塘已增土。
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燐。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
对案青山云气腾,天将隙地养无能。
窗扉迎署梅将溜,虚市无人冷欲冰。
寂默忘言惭社燕,毰毸困睡比春鹰。
深知大府容衰病,复值年来蚕麦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