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燐。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
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燐。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
这首诗描绘了三游洞的奇特景象,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洞穴的险峻与幽深。首句"洞前危径不容足"写出路径的狭窄陡峭,接下来的"洞中明旷坐百人"则突显洞内空间之大。诗人运用比喻,将苍崖比作柱子,乱石比作惊惶的鹿群,形象地刻画了洞内的岩层和石态。
"清溪百丈下无路"描绘了溪流的深邃,"水满沙土如鱼鳞"则通过比喻展示了水波的层次感。夜晚,"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月光洒在洞口,增添了神秘气氛。洞内"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磷",营造出阴森而静谧的氛围。
诗人进一步描述早晨离开时的困惑,"平明欲出迷上下",洞中的雾气仿佛横云,增添了迷离感。最后,他以"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暗示洞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活着各种生物。结尾处的"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怀念,以及他们曾经的荣耀。
总的来说,苏辙的《三游洞》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洞穴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寓含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袅遍清阴,飘残暗粉,秀靥依然。
盼枝南枝北,芳魂无主。非花非雾,愁黛生妍。
仿佛行云回梦后,正人在、寒香疏影边。
生绡展,讶分明瞥眼,二十年前。
知否个中位置,谁付与、一笑因缘。
想凭栏时节,几多幽怨。含毫情绪,空倚婵娟。
千古伤心消不尽,怕玉骨、生来欲化烟。
空赢得,旧丹青好处,宛转生怜。
银缸垂半穗,深宵梦、宛转盼交加。
乍南浦人归,帘垂绣户。西风叶落,窗掩纹纱。
关心记,春衣图蛱蝶,小髻绾灵蛇。
何处还寻,楚巫峡雨。凝思真似,优钵昙花。
苏娘应如旧,青衫在,只因欲借怜他。
回首舞阑歌散,已隔天涯。想停针惜别,频调宝瑟。
熏香独坐,闲摘琵琶。输与梁间燕子,飞入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