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这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久和中秋佳节思念之情的深深感慨。诗的开篇“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直接点出时间跨度和节日主题,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通过明月寄寓思乡之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接下来,“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描绘了一幅与友人共度中秋的场景,然而即使身处美景,也无法掩盖离别的哀愁。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借乐声和鸿雁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孤独感。“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描绘了宴会上的华丽服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借嫦娥的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无法留住美好时光的无奈。诗人感叹:“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预示着离别后漫长的旅程和无尽的离愁。
最后,“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引用王粲的典故,表达出对未来可能的长期分离和孤独生活的忧虑,以及对相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苏辙在中秋佳节对离别与团聚的复杂情感。
一朵琼花,两行绿柳,引得君王向南走。
风流爱看殿脚女,山河不值杯中酒。
汴渠开,隋堤筑,云帆骤。明月一桥箫未久。
罗绮满楼歌方奏。玉鲙金齑不空口。
平陈可怜三十载,头颅又落他人手。
好收成,雷塘上,田千亩。
绿柳红亭,安排一带离愁。
浊酒清歌,宾朋几日追游。
临歧近,绸缪缱绻,泪洒芳州。
奈何频唤,光阴去也难留。执手凄其。
如何轻上兰舟。对景缠绵,感君赠我吴钩。
阳关西去,三叠罢、谁把筝搊。
骊歌几曲,持归藏在高楼。
孟秋天,将弦月,可怜宵。看银河、乌鹊填桥。
黄姑无赖,不容天女织鲛绡。
琼楼玉宇金风起,离恨初消。
笑人间,陈瓜果,求蛛网,望云霄。薛瑶英、连理花飘。
流星未坠,深闺争喜得蟏蛸。
庭中柳子多文藻,借景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