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0)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久和中秋佳节思念之情的深深感慨。诗的开篇“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直接点出时间跨度和节日主题,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通过明月寄寓思乡之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接下来,“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描绘了一幅与友人共度中秋的场景,然而即使身处美景,也无法掩盖离别的哀愁。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借乐声和鸿雁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孤独感。“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描绘了宴会上的华丽服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借嫦娥的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无法留住美好时光的无奈。诗人感叹:“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预示着离别后漫长的旅程和无尽的离愁。

最后,“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引用王粲的典故,表达出对未来可能的长期分离和孤独生活的忧虑,以及对相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苏辙在中秋佳节对离别与团聚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千秋岁引

一朵琼花,两行绿柳,引得君王向南走。

风流爱看殿脚女,山河不值杯中酒。

汴渠开,隋堤筑,云帆骤。明月一桥箫未久。

罗绮满楼歌方奏。玉鲙金齑不空口。

平陈可怜三十载,头颅又落他人手。

好收成,雷塘上,田千亩。

(0)

新荷叶

绿柳红亭,安排一带离愁。

浊酒清歌,宾朋几日追游。

临歧近,绸缪缱绻,泪洒芳州。

奈何频唤,光阴去也难留。执手凄其。

如何轻上兰舟。对景缠绵,感君赠我吴钩。

阳关西去,三叠罢、谁把筝搊。

骊歌几曲,持归藏在高楼。

(0)

金蕉叶

挑灯奥室围炉坐。数更漏、铜壶滴破。

拨尽寒灰,兰膏未灭生花大。照见影儿一个。

手冷无心连夜作,好花枝、停针无那。

密掩窗纱,晓来怕有霜风过。且自和衣欹卧。

(0)

金人捧露盘

孟秋天,将弦月,可怜宵。看银河、乌鹊填桥。

黄姑无赖,不容天女织鲛绡。

琼楼玉宇金风起,离恨初消。

笑人间,陈瓜果,求蛛网,望云霄。薛瑶英、连理花飘。

流星未坠,深闺争喜得蟏蛸。

庭中柳子多文藻,借景逍遥。

(0)

鹧鸪天.贺相者陈我白生子

闻道明珠入掌中。充闾佳气霭融融。

君家妙手如唐举,摩顶何须宝志公。

金作埒、玉为骢。凤毛五色自超宗。

弄璋错写休辞罚,试听啼声问阿翁。

(0)

清平乐.辇上故人有为予劝驾者作此词谢之

鼠肝虫臂。总是君王赐。一曲狂歌千日醉。

管领鸥班鹭队。故人天上吹嘘。劝予重整簪裾。

只恐山中毛颖,于今老不中书。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