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陇西来秋事非,长安东望渺庭闱。
十年故国悲游子,九月寒砧感授衣。
返照入林戎马急,阴云接地雁鸿稀。
莫愁绝塞终难据,闻道中原未解围。
羌陇西来秋事非,长安东望渺庭闱。
十年故国悲游子,九月寒砧感授衣。
返照入林戎马急,阴云接地雁鸿稀。
莫愁绝塞终难据,闻道中原未解围。
此诗《书驿壁》由明代诗人朱应登所作,描绘了游子在异乡驿馆中的思乡之情与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首联“羌陇西来秋事非,长安东望渺庭闱”以“羌陇”与“长安”相对,一西一东,空间距离之大,暗示了游子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思念。秋日景象的“非”,或许暗含着对时局的不满或感慨,而“渺庭闱”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遥远与思念。
颔联“十年故国悲游子,九月寒砧感授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十年的离别,让游子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哀伤;九月的寒风中,捣衣声声,触动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特别是对家人亲手缝制衣物的感激与怀念。
颈联“返照入林戎马急,阴云接地雁鸿稀”描绘了一幅战乱中的凄凉景象。夕阳的余晖虽美,却映衬出战场上的紧张与急迫;低垂的乌云与稀疏的大雁,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动荡,也暗示了国家局势的严峻。
尾联“莫愁绝塞终难据,闻道中原未解围”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防守的担忧和对国家局势的关切。绝塞之地难以稳固,中原的战事仍未平息,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
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
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
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
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沿河新草绿堪挑。丝柳渐开条。
六鳌海上凌风至,献明珠、火树蟠桃。
十里朱阑画阁,满天月壁星轺。太平乐事庆清朝。
结伴走天桥。钿车游马笙歌队,望青帘、春酒新烧。
红烛缘街引路,浮圆到处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