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全文
宋 / 杜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穷年奔走缭乡隅,暂此凭栏意已殊。

一水光明平处现,四山容色淡中铺。

莫羞尘鬓临冰鉴,自有灵原照玉壶。

浸碧主人应领会,试言此碧有耶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shānzhīzhìgāngshìjìnchàngshīmànyùn
sòng / fàn

qióngniánbēnzǒuliáoxiāngzànpínglánshū

shuǐguāngmíngpíngchùxiànshānróngdànzhōng

xiūchénbìnlínbīngjiànyǒulíngyuánzhào

jìnzhǔrényìnglǐnghuìshìyányǒu

翻译
一生忙碌奔波在乡间小路,此刻倚栏心情已大不相同。
清澈的水面在平坦处显现,四周的山色在淡雅中铺展。
不要羞于自己面对如镜的冰鉴,因为内心深处有灵性之源照亮如玉的壶。
碧绿的主人应该能理解这意境,试着说说这碧绿是否存在呢?
注释
缭乡隅:形容人在乡间四处奔波。
凭栏:倚靠栏杆,观赏景色。
冰鉴:比喻清澈如镜的事物。
灵原:指内心深处的灵性源泉。
浸碧:形容碧绿深沉。
此碧有耶无:询问这碧绿是否真实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仙山知寺凭栏处所见之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其中“穷年奔走缭乡隅”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远方事物的追求与渴望,而“暂此凭栏意已殊”则是说在这个瞬间,诗人已经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和变化。

接着,“一水光明平处现”、“四山容色淡中铺”生动地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清澈的水面反射着天空的光辉,而周围的四座山脉则展现出一种淡雅的颜色,给人以宁静与深远之感。

诗人的自信和超然也在“莫羞尘鬓临冰鉴”中得到了体现,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尘埃的不屑一顾,以及通过清澈如冰的镜子审视自己的心灵。紧接着,“自有灵原照玉壶”则是说诗人内心世界的纯洁和高远,如同明月之下,灵光照耀着那晶莹剔透的玉壶。

最后两句“浸碧主人应领会,试言此碧有耶无”,则是在询问主持寺院的人,这片浸入心中的碧绿色彩,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不仅是对现实景象的质疑,更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探索。

总体而言,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境界。

作者介绍

杜范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和子野郊居见寄·其二

论心握手到忘形,性癖耽诗各瘦生。

美酒三升差可恋,良田二顷不如耕。

溪晴正熟眠鸥梦,门静那惊吠犬声。

泉石烟霞能自乐,弃予高举得无情。

(0)

呈王直卿御史

金渊宝地阅金经,朝夕追随骢马行。

激浊扬清真御史,即温听厉老先生。

衣冠文物今无几,车笠交游最有情。

早愿明时相司马,他年洛社会耆英。

(0)

题和靖先生观梅图无怀上人徵予作

痴童癯鹤冷相随,笑指南枝傍小溪。

到处一般香影色,孤山只在断桥西。

(0)

赠李端履·其一

太守忧民只寸心,按行安得百其身。

烦君为我家家问,要使重崖处处春。

(0)

不受暑亭

驱车曾向暑中来,望见尘襟已豁开。

袅袅羊肠知几折,亭亭凤翅与俱回。

渭川沮洳何如此,佛国清凉亦快哉。

久坐不禁清雾湿,却须酒力唤春回。

(0)

偶成杂意四首·其四

朝草百幅笺,暮草千函书。

贵人肯首耳,一言蹑云衢。

但见人因子,不见子亦如。

梁间啸者谁,知是鬼揶揄。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