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髻螺鬟耸晚凉,层巅暑退似经霜。
金梯近倚丹霞影,玉洞长含紫雾香。
解夏林僧归寺早,趁晴樵叟入山忙。
松巢拟结高高顶,静阅人间海与桑。
黛髻螺鬟耸晚凉,层巅暑退似经霜。
金梯近倚丹霞影,玉洞长含紫雾香。
解夏林僧归寺早,趁晴樵叟入山忙。
松巢拟结高高顶,静阅人间海与桑。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和秋景韵二十首(其五)秋峰》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峰的宁静画卷。首句“黛髻螺鬟耸晚凉”以女子发髻比喻峻峭的山峰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清凉秀美,形象生动。次句“层巅暑退似经霜”进一步强调了山峰顶部的清凉,仿佛经历过霜降后的清新。
“金梯近倚丹霞影”描绘山道在夕阳下如金色阶梯,映照着红霞,增添了神秘色彩。而“玉洞长含紫雾香”则通过想象山洞中弥漫的紫色雾气和香气,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接下来,“解夏林僧归寺早”写出了僧人趁着凉爽的天气早早地回到寺庙,体现了僧人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趁晴樵叟入山忙”则展现了农夫趁着晴天忙碌地进山砍柴,生活气息浓厚。
最后两句“松巢拟结高高顶,静阅人间海与桑”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境,想象在松树顶上建巢,静静地观察人间世事,如同大海与桑田的变化,寓意人生的无常和大自然的永恒。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峰的景色,融入了僧人和农夫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秋意。
栖鸦既投林,萧然野人居。
独立茅檐下,依依月生裾。
涉春抱烦痾,兹夕稍自舒。
诵公寄来诗,何啻超黄初。
正声久欲绝,作者徒纷如。
得公振颓波,如汉有二疏。
拟欲蹑其迹,荒棘废垦锄。
譬由治田人,必待三年畬。
敢矜一日功,草草同猎渔。
穷通固定分,往者悲接舆。
百年等梦间,寿夭谁赢馀。
如何彼虞翻,惋叹辄著书。
人生贵适意,安步可当车。
兹道傥与闻,他焉从破除。
我生堕贫中,欲避将安之。
去年未是贫,假贷犹有辞。
亲朋戒今年,相与谢往来。
朝昏曷以度,半菽藜羹杯。
大笑不知悔,且和渊明诗。
儿曹相与语,我幸乏此才。
聊为一饱谋,饿死无自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