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鸦既投林,萧然野人居。
独立茅檐下,依依月生裾。
涉春抱烦痾,兹夕稍自舒。
诵公寄来诗,何啻超黄初。
正声久欲绝,作者徒纷如。
得公振颓波,如汉有二疏。
拟欲蹑其迹,荒棘废垦锄。
譬由治田人,必待三年畬。
敢矜一日功,草草同猎渔。
穷通固定分,往者悲接舆。
百年等梦间,寿夭谁赢馀。
如何彼虞翻,惋叹辄著书。
人生贵适意,安步可当车。
兹道傥与闻,他焉从破除。
栖鸦既投林,萧然野人居。
独立茅檐下,依依月生裾。
涉春抱烦痾,兹夕稍自舒。
诵公寄来诗,何啻超黄初。
正声久欲绝,作者徒纷如。
得公振颓波,如汉有二疏。
拟欲蹑其迹,荒棘废垦锄。
譬由治田人,必待三年畬。
敢矜一日功,草草同猎渔。
穷通固定分,往者悲接舆。
百年等梦间,寿夭谁赢馀。
如何彼虞翻,惋叹辄著书。
人生贵适意,安步可当车。
兹道傥与闻,他焉从破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名为《夜读子肃诗再用前韵》。诗中,诗人寓居野外,夜晚独自在茅檐下欣赏友人子肃寄来的诗歌,感受到其中深沉的艺术力量,犹如汉代的贤臣疏远。诗人表达了对子肃诗歌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感叹自己未能像他们那样持续创作,只能暂时稍作舒缓。他以农耕为喻,说明艺术创作需要长期积累和耕耘,自己不敢轻易自夸,只是暂且沉浸在阅读的愉悦中。
诗人感慨人生的穷达寿夭皆有定数,如同接舆那样悲叹世事,但也认为人生贵在适意,不必过于追求功名。他希望读者能理解他的观点,从中得到启发,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赵蕃诗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