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帐万缘空,幽人鼻观通。
破晓扪翠麓,获此锦薰笼。
造化本无意,芬芬随尔类。
不知鼻闻香,还是香浮鼻。
蕙帐万缘空,幽人鼻观通。
破晓扪翠麓,获此锦薰笼。
造化本无意,芬芬随尔类。
不知鼻闻香,还是香浮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所作的《雪中三英·瑞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雪中观赏瑞香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蕙帐万缘空”,以“蕙帐”象征高洁的居所,暗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同时“万缘空”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杂念的摒弃,为接下来的赏花营造了一个清静的意境。
“幽人鼻观通”一句,点明了诗人作为“幽人”的身份,其独特的嗅觉感知能力仿佛能直接与自然界的香气相通,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场心灵与自然的深度交流。
“破晓扪翠麓,获此锦薰笼”描绘了诗人于清晨时分,沿着青翠的山麓行走,最终发现了如同锦绣般包裹着香气的瑞香,这一场景充满了神秘与惊喜,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他准备的一份礼物。
“造化本无意,芬芬随尔类”则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认为自然界的美好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呈现,与万物相随,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不知鼻闻香,还是香浮鼻”这一疑问式的结尾,既是对前文描述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发,让人思考香气与感知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深层含义。
整首诗通过对瑞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交融的独特审美情趣。
阿旦东山著乾坤,十雨世界三登村。
阿安东山著一身,白云保社明月邻。
此山祗合馆此客,千载阿谁敢争席。
赵侯玉立隆准孙,洗空凡马追古人。
千山万水略行遍,一锥卓住东洋岸。
东洋山麓东复东,筑堂折简招两公。
倒提北斗酌银汉,灵山作樽江作钟。
浩歌小袖经纶手,笑与两公举天酒。
东山今属赵家庄,敬请两公迁别乡。
兔目著花官样黄,冰轮飘子秋风香。
谁骑瘦马踏词场,澹翁庭阶玉雪郎。
天于贤佞真不省,不应阿翁有阿永。
景升儿子漫谷量,未识一丁惟啖饼。
阿永胸中几许书,石渠奄有仍更馀。
毛锥半点不籧篨,羽镞一脱无犀渠。
当家衣钵更谁付,锁厅小借梯云路。
澹翁严冷纵不嬉,归来膝上安文度。
雨眠起宵坐,搔首偶不欣。
孤念元无感,怀我同社人。
昨日林先生,抱经出成均。
初闻为渠喜,忽悟谁我亲。
缅然记宿昔,夜款水际门。
微月耿秋寂,幽蛩慨凉新。
论诗煮豆粥,粥熟天已晨。
先生补天手,万象焉能春。
若非千载仰,却要今世珍。
圣门旧传业,不在先生身。
雪前何有松,燬中谅非珉。
论思尺有咫,决去曾逡巡。
谁言我无耳,老矣未有闻。
先生又舍我,离别尚足云。
桂山玉笋立,桂水罗带纹。
得句能寄似,不须持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