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项斯所作的《寄卢式》。从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牵挂,以及对于身处异乡、环境恶劣的无奈。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向南眺望,怀念故土,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渴望,也是精神上的向往。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通过书信与远方亲友保持联系,虽然身体不能相聚,但心灵却能通过文字和梦境相连。这也反映了古代通信不便,人们只能依赖书信和梦境来维系情感纽带。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远地区的萧瑟景象,太阳被高岭挡住,天气阴冷,而土著之地(蛮)特有的花朵则在这种环境中开放。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暗示了诗人身处边陲,感受着秋意渐浓。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亲友身体健康的担忧和对其才能的珍视。在当时,“白身”指的是未经任职的士人,“瘴疠”则是指南方湿热之地易生疾病。这也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环境适应性的关注,以及对亲友健康和才华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同时,也流露出对亲友身体健康和才能的关切。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忧虑的诗篇。
王郎婚友平生期,学问文章过吾党。
一见悬知白璧奇,三年未负青云赏。
苏秦六印自多金,陶朱再相宜藏镪。
贫贱相知乃为贵,功名所在何须枉。
邺王城下倒清樽,子云书中羃蛛网。
樽前惜别语万千,门外催发人三两。
自从相见开青眼,无处会面如天上。
倾壶倒榼驻车马,岂但呼灯照罂瓬。
平生相从忘岁月,手足割裂诚迷惘。
譬如旁人看疥癞,未易能去肤发痒。
但愿自思恩爱閒,勿以眼前剧愁想。
范侯躯干小,实有四海心。
稍臞疑内热,不怒见勇沉。
沽玉市无价,汲泉井方深。
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寻。
林君维闽英,数面成瓜葛。
邻居接杖藜,过饭厌疏粝。
读书饱工夫,论事极精核。
奋身君子场,勇若怒未泄。
穷年栖旅巢,由命非由拙。
王良驱八骏,方驾度九折。
学堂疏雨馀,石砌长苔发。
弟子肥如瓠,先生瘦惟骨。
北门一都会,尘埃人卒卒。
高盖如秋荷,势利相奔谒。
惟君尚寂寞,来观草玄笔。
斯文未易陈,正当高阁束。
金马事陆沈,市门逐乾没。
未须相贤愚,聊自嘲迂阔。
忆昨戏赠诗,群辱报明月。
极知推挽意,我车君欲辖。
屠龙真强言,奔马不及舌。
赐书盈五车,直舍方二墨。
意会便欣然,馀事过窗日。
尚恐素餐钱,诸生在城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