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犹怀牛后羞,比肩屈膝更何求。
山河自握传家券,海屿还通互市舟。
未见散金酬死士,祗闻乘醉快私仇。
天心厌乱除戎首,衅在萧墙岂暇忧。
弱国犹怀牛后羞,比肩屈膝更何求。
山河自握传家券,海屿还通互市舟。
未见散金酬死士,祗闻乘醉快私仇。
天心厌乱除戎首,衅在萧墙岂暇忧。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深切忧虑与反思。首句“弱国犹怀牛后羞”,以“牛后”比喻国家地位的低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家实力不足的感慨和自责。接着,“比肩屈膝更何求”,进一步强调了在外交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似乎在说即使努力迎合他人,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或利益。
“山河自握传家券,海屿还通互市舟”,这两句描绘了国家拥有领土和资源,以及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但并未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提升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这可能暗含了作者对于国家政策或战略的不满,认为未能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
“未见散金酬死士,祗闻乘醉快私仇”,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在关键时刻缺乏慷慨解囊、扶持忠勇之士的遗憾,同时批评了某些官员或权贵可能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这里既有对国家治理的担忧,也有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质疑。
最后,“天心厌乱除戎首,衅在萧墙岂暇忧”,这两句揭示了作者对于国家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的看法。他认为,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内部的混乱和不团结,而非外部的敌人。这里的“戎首”可能指的是外部的敌人或威胁,而“萧墙”则象征着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作者似乎在呼吁国家领导人应关注并解决内部问题,以避免更大的危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刻地探讨了国家在内外环境下的困境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也蕴含了对政治治理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
或盘碧汉唳清宵,几载山中伴寂寥。
今日鹤来翁已出,他年却恐费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