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溪半里赤栏红,争似澄波卧彩虹。
细雨纵堪留客棹,生憎江上北来风。
跨溪半里赤栏红,争似澄波卧彩虹。
细雨纵堪留客棹,生憎江上北来风。
这首诗以江东桥为背景,描绘了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
首句“跨溪半里赤栏红”,生动地展现了桥梁的形态与色彩。赤栏指的是桥上的栏杆,用红色描绘,既突出了桥梁的视觉效果,也营造了一种热烈、活泼的氛围。半里则是对桥长度的描述,暗示了它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不仅实用,还具有一定的规模感。
次句“争似澄波卧彩虹”,将桥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澄波指的是清澈的水面,卧彩虹则形象地描绘了桥在水面上的倒影,如同彩虹般美丽。这种比喻不仅展现了桥的优雅姿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赞叹之情。
后两句“细雨纵堪留客棹,生憎江上北来风”,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细雨中,船只或许会停留,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但北来的风却让人心生不悦。这里,“留客棹”与“生憎风”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特定情境下自然现象的微妙情感反应。北来之风可能象征着某种不可预知的变化或挑战,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灵寿扶来似孔光,感时怀旧一悲凉。
蟾枝不独同攀桂,鸡舌还应共赐香。
等是浮休无得丧,粗分忧乐有闲忙。
年来世事如波浪,郁郁谁知柏在冈。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似瘖。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霭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洛妃汉女,护春寒、不惜鲛绡重叠。
拾翠江边烟澹澹,交影参差胧月。
秦虢相将,英娥接武,同宴瑶池雪。
层冰连璧,个中谁敢优劣。
著意晕粉饶酥,韵多香剩,都与群花别。
娟秀敷腴索笑处,玉脸微生娇靥。
羞损南枝,映翻绿萼,不数黄千叶。
形容不尽,细看一倍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