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恕斋洪尚书挽诗·其三》
《恕斋洪尚书挽诗·其三》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伊昔宸京握手初,横经公未到三衢。

早班玉笋还先去,晚侍金华却共趋。

思老有馀知笔健,病成应是为诗癯。

峰摧太华嗟何及,身远无因奠束刍。

(0)
鉴赏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已故洪尚书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中通过回忆与洪尚书初次相会的情景,以及之后的交往,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伊昔宸京握手初,横经公未到三衢",开篇即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两人初次相遇的场景,"宸京"指京城,"横经"则是指洪尚书尚未到达的地方,暗示了两人命运的交织与情感的共鸣。

接着,诗人回顾了洪尚书在朝廷中的地位与贡献,"早班玉笋还先去,晚侍金华却共趋",形象地描述了洪尚书在朝中的勤勉与忠诚,"玉笋"和"金华"分别代表了朝廷的高官和重要的职位,体现了洪尚书在政治生涯中的重要角色。

"思老有馀知笔健,病成应是为诗癯",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洪尚书才华与品格的赞美,"思老"可能是指洪尚书的智慧与学识,"笔健"形容其文采飞扬,"诗癯"则暗示了洪尚书因病而瘦削,但依然坚持创作,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峰摧太华嗟何及,身远无因奠束刍",表达了对洪尚书逝世的惋惜与无法亲自表达哀思的遗憾。"太华"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这里借以比喻洪尚书的去世如同山峰崩塌,令人痛心疾首。"身远无因奠束刍"则表达了诗人因距离遥远,无法亲自前往致哀的无奈与悲伤。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与洪尚书交往的回忆,以及对其才华、品格的赞美,表达了深深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无法挽回的遗憾与对生者难以言表的悲痛。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夜饮

引剑酣歌亦壮哉,要君共覆手中杯。

秋鸿阵密横江去,暮角声酣战雨来。

莫恨皇天无老眼,请看白骨有青苔。

中年倍觉流光速,行矣西郊又见梅。

(0)

月下对白菊·其二

饮冰啮雪傅延年,要比蟾宫桂子妍。

忽遇嫦娥蒙一盼,桂花未敢著鞭先。

(0)

寄恨

如毛细雨蔼遥空,偏与花枝著意红。

人自多愁春自好,天应不语闷应同。

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

窗外数声新百舌,唤回杨柳正眠中。

(0)

天马峰

塞上风尘高,处处寻天马。

只在此山中,无人到图写。

(0)

开岁连日有阴雨·其二

日日岚阴守翠微,清溪平没钓鱼矶。

流莺一任无来意,直恐梅花半树稀。

(0)

庭下小桧

苍苍岁寒姿,凛凛凌云干。

何为事蟠蹙,充君眼中玩。

翔鸾与偃盖,不如沟中断。

高冈有同根,天风拂河汉。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