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院二小松》
《书院二小松》全文
唐 / 李群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ūyuànèrxiǎosōng
táng / qún

shuāngyōuchūfánchénshùqiūyānèrchǐlín

cóngjìngchuāngwényùnqínshēngchángbànshūrén

注释
秋烟: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翻译
两株小松为这普通的小院增添了一抹幽趣之色,小松初生的枝叶如堆烟般挂在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便有了松声竹韵,如古琴般悦耳,在读书之余更添了一份清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书房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和室内活动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环境中沉醉于书籍与音乐之中的情境。

“一双幽色出凡尘”表达了诗人对于两株小松树生长于普通世界而不为喧嚣所扰的赞美,这里的“幽色”既指松树的深绿色泽,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

“数粒秋烟二尺鳞”则是对这两株小松在秋风中摇曳时,松针被轻柔的秋风吹起,如同细细的烟雾一般,这些景象都被诗人捕捉为仅有二尺大小的微观世界。

“从此静窗闻细韵”告诉我们,从这以后,诗人在他的安静的书房里,可以听到外面小松树叶与秋风轻轻摩擦的声音,这种声音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琴声长伴读书人”则是对诗人阅读时伴随着琴声的场景进行描绘,琴声不仅仅是背景音乐,更是激发灵感和思考的源泉。这里的“长伴”,既表达了时间的久远,也体现了这种艺术享受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视觉、听觉细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深刻感悟和欣赏。

作者介绍
李群玉

李群玉
朝代:唐   字:文山   籍贯:唐代澧州   生辰:808~862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猜你喜欢

鹊踏花翻.美人解

锣鼓声频,街坊眼慢,不知怎上高高骑。

生来少骨多筋,软陡腾翻,依稀略借鞍和辔。

作时鹘打雪风天,停犹燕掠桃花地。

下地不动,些儿珠翠,堪描耐舞军装伎。

多少柳外妖娇,楼中笑指,颠倒金钗坠。

无端归路又逢谁,斜阳系马陪他醉。

(0)

赠阳伯

阳伯即伯阳,伯阳竟安在?

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

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

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

(0)

十八罗汉游戏偈

不去看经念偈,却来神通游戏。

自夸能杀怨贼,好意翻成恶意。

咦,南无阿弥陀佛,春夏秋冬四季。

(0)

子云亭

寂寞终投阁,何如草亭下。

门径自萧然,时来问字者。

千秋符命本冥冥,元理深探此未醒。

往日风流馀宿草,浮云烟树映空亭。

(0)

和西湖竹枝词

第一桥边第一家,瓜皮船子送琵琶。

妾身自是良家女,不是当年苏小家。

(0)

春日田园杂兴二首·其二

麦畴连草色,蔬径带芜痕。

布谷叫残雨,杏花开半村。

吾生老农圃,世事付儿孙。

但遇芳菲景,高歌酒满尊。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