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伯即伯阳,伯阳竟安在?
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
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
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
阳伯即伯阳,伯阳竟安在?
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
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
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作,《赠阳伯》。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心学集大成者,此诗借赠阳伯之名,表达了他对道与人的深刻思考。
首句“阳伯即伯阳,伯阳竟安在?”以问句形式提出,将“阳伯”与古代道家代表人物“伯阳”相联系,引出对道家思想的探讨。接着,“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揭示了道家追求的“大道”与人类内心深处的真理之间的关联,强调这种真理亘古不变。
“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进一步阐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认为真正的长生在于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而非外在的法术或药物。这体现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即“致良知”,强调通过内心的反省和道德实践来达到自我完善和超越。
最后,“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三十年追求外在之道而忽视内心修养的反思和后悔。这反映了王守仁晚年对心学的深入理解和实践,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道家思想的探讨,展现了王守仁对人生、道德和自我完善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其心学的核心理念——“致良知”。
爱清淮水阁,珠袖卷、玉帘丝。
唤载月青舟,酒痕零碧,吹上生衣。
几度腾腾浅醉,听红鹃、啼过落花时。
梨梦悠扬蝶见,桃魂黯澹莺知。天涯。佳约断星期。
艇子却归迟。好踏歌小海,湘灵凄怨,瘦损吴儿。
萧萧夜潮寒色,怕惊乌、难恋定风枝。
留客新弹短烛,香苔閒写情痴。
胡麻叶大麦穗黄,百株垂柳干株杨。
东村西村通桥梁,鸡鸣犬吠流水长。
养蚕作茧家满筐,种豆绕篱瓜绕墙。
趁墟日出驱马羊,秧哥杂沓携巴郎,怀中饼铒牛酥香。
巴郎汉语音琅琅,中庸论语吟篇章。
阿浑伯克衙前忙,分水雇役兼征粮。
衣冠大半仍胡俗,郡县从新隶职方。
轮台之悔思汉皇,穷兵西域晚自伤。
后来岑著作,歌词尤慨慷。
城头吹角雪茫茫,边风夜吼不可当。
一川碎石挟之舞,误惊群燕翻空翔,至今诵之心悲凉。
荒微忽变丰乐乡,天时地气应蓄昌。
轮台之歌我继作,人间何处无沧桑。
大道日往,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碧山人来,横绝太空。超以象外,得其寰中。
娟娟群松,下有泉流。载行载止,空碧攸攸。
脱巾独步,时闻乌声。所思不远,大河前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金撙酒满,共客弹琴。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大风捲水,材木为摧。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何如尊酒,日往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