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声频,街坊眼慢,不知怎上高高骑。
生来少骨多筋,软陡腾翻,依稀略借鞍和辔。
作时鹘打雪风天,停犹燕掠桃花地。
下地不动,些儿珠翠,堪描耐舞军装伎。
多少柳外妖娇,楼中笑指,颠倒金钗坠。
无端归路又逢谁,斜阳系马陪他醉。
锣鼓声频,街坊眼慢,不知怎上高高骑。
生来少骨多筋,软陡腾翻,依稀略借鞍和辔。
作时鹘打雪风天,停犹燕掠桃花地。
下地不动,些儿珠翠,堪描耐舞军装伎。
多少柳外妖娇,楼中笑指,颠倒金钗坠。
无端归路又逢谁,斜阳系马陪他醉。
这首《鹊踏花翻·美人解》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描绘了一位美人在骑马时的轻盈姿态与动态之美。
首先,开篇以锣鼓声频、街坊眼慢的热闹场景引入,营造出一种节日或庆典的氛围,为美人的出场铺垫。接着,“不知怎上高高骑”一句,既展现了美人的技艺高超,又能让人想象到她骑马时的从容不迫,仿佛与马融为一体,驾驭自如。
“生来少骨多筋,软陡腾翻”,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美人的柔软与力量并存的身体素质,以及她在马上的灵活动作,如同在雪风中猎隼一般矫健,又如燕子掠过桃花地般轻盈。
“作时鹘打雪风天,停犹燕掠桃花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美人在骑马时的动作比作鹘在雪风中的猎捕与燕子掠过桃花地的轻巧,形象地描绘了她的身姿与动作之美。
“下地不动,些儿珠翠,堪描耐舞军装伎”则进一步展示了美人的静态美,即使下马,头饰珠翠依然动人,仿佛能描绘出舞蹈中的军装技艺,暗示了她不仅在骑马时优雅,静止时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
最后,“多少柳外妖娇,楼中笑指,颠倒金钗坠”几句,通过旁观者的视角,描绘了美人在柳树边、高楼间的妖娆姿态,以及金钗掉落的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暗示了美人的魅力不仅局限于骑马,而是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无端归路又逢谁,斜阳系马陪他醉”则以淡淡的笔触收尾,表达了美人在归途中偶遇某人,共赏斜阳美景,共享醉意的温馨情景,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与美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鹊踏花翻·美人解》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比喻,成功地刻画了一位骑马美人的灵动与优雅,展现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魅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两度扣幽扃,知君无俗情。
远抛孤屿碧,久住冷泉清。
吟骨瘦欲出,行囊贫得轻。
天寒犹未返,贪看石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