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层关百战馀,运筹开府几人如。
宁因大汉无长策,自是中山有谤书。
千帐寒声争伏匿,七陵佳气拥储胥。
篝灯欲竟防边事,怕遣霜毛一夜疏。
屈指层关百战馀,运筹开府几人如。
宁因大汉无长策,自是中山有谤书。
千帐寒声争伏匿,七陵佳气拥储胥。
篝灯欲竟防边事,怕遣霜毛一夜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中山遇罗参政国华自蓟镇被言调归》。诗中描绘了诗人与罗参政国华在中山相遇的情景,以及罗参政从蓟镇被言调回的背景。
首句“屈指层关百战馀”,以“屈指”形象地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暗示了罗参政曾经历过的艰苦战争。接着,“运筹开府几人如”则赞美了罗参政的卓越才能和非凡智慧,能够运筹帷幄,开府建功,实属罕见。
“宁因大汉无长策,自是中山有谤书”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罗参政被调回的不解和惋惜之情。诗人认为并非大汉没有长远之策,而是中山出现了诽谤之言,导致了罗参政的调离。
“千帐寒声争伏匿,七陵佳气拥储胥”描绘了罗参政离开时的场景,千帐之中传来寒冷的声音,仿佛在为他的离去而哀鸣;七陵之上,佳气环绕,象征着罗参政的功绩和影响。
最后,“篝灯欲竟防边事,怕遣霜毛一夜疏”表达了诗人对罗参政的担忧和不舍。篝灯下,诗人想要完成边防事务的记录,但又害怕这将使罗参政的白发一夜之间变得稀疏,暗含了对罗参政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现实情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海东有孤鹤,玉羽青冥间。
冲风扬黄尘,吹落蓉城山。
蓉城何寥廓,山木多高寒。
石泉翳荒藓,饮啄常苦艰。
矫首复南飞,凉秋生羽翰。
愿随鸿鹄游,不共鸡鹜餐。
嗟尔不群志,全身良独难。
远避鹰与鹯,近防弋与弹。
仙机纵不误,云路终漫漫。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
依旧钧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
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
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淮阳千叶花,到此三百里。
城中众名园,栽接比桃李。
吾庐适新成,西有数畦地。
乘秋种山丹,得雨生可喜。
山丹非佳花,老圃有深意。
宿根已得土,绝品皆可寄。
明年春阳升,盈尺烂如绮。
居然盗天功,信矣斯人智。
根苗相因依,非真亦非伪。
客来但一笑,勿问所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