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寻野兴,淡月半松林。
一寺俨如昨,双溪清到今。
乱馀僧改貌,秋老客惊心。
自觉身如寄,山林滋味深。
重来寻野兴,淡月半松林。
一寺俨如昨,双溪清到今。
乱馀僧改貌,秋老客惊心。
自觉身如寄,山林滋味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肃远的作品《双溪寺用张令韵》。诗人以淡雅的月色和半掩在松林中的寺庙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他再次来访,发现寺庙依旧如昔,双溪的清澈也一如既往。然而,战乱之后,僧侣们的面容似乎有所改变,秋天的萧瑟让诗人感到时光流转,自己仿佛身处异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山林生活的深深体验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沉思。
城头月白乌夜啼,上下择木不肯栖。
昔日养雏今已飞,哑哑唤母登好枝。
乌啼亦有树,子行得无归。
车中娘娘发素垂,綵旌日向东京驰。
东京土美桑枣肥,衣食可以无寒饥。
乌夜啼,啼何为,岁将晏矣归来兮!
溪童饮牛渡溪水,牛遇水深行复止。
人知水深牛不行,谁识回头顾其子。
桃林之野春雨晴,烧痕回绿春草青。
太守劝农当二月,土膏肥煖牛可耕。
邯郸城头征战息,宁戚徒劳吟《白石》。
一声笛里《太平歌》,牛背溪童自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