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蜕超然不可寻,了知胸次未宏深。
智谋谁复如樗里,缓急惟思扣季心。
惊见丹炉无宿火,欲凭辽鹤问遗音。
邦人岂识神仙事,竞挽丧车泪满襟。
脱蜕超然不可寻,了知胸次未宏深。
智谋谁复如樗里,缓急惟思扣季心。
惊见丹炉无宿火,欲凭辽鹤问遗音。
邦人岂识神仙事,竞挽丧车泪满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为吴公立承事所作的挽诗。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对其人格的崇敬之情。
首联“脱蜕超然不可寻,了知胸次未宏深”描绘了吴公立承事离世后,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已难以追寻,同时暗示其内心世界虽深邃,但并非一般人所能完全理解。这句诗体现了对逝者独特人格的赞美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敬畏。
颔联“智谋谁复如樗里,缓急惟思扣季心”以历史人物樗里子和季札来比喻吴公立承事的智谋与处事能力。樗里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季札则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家和音乐家,他们都是智慧与品德兼备的人物。此联表达了对吴公立承事在处理事务时智慧与决断力的高度赞扬。
颈联“惊见丹炉无宿火,欲凭辽鹤问遗音”运用了道教炼丹术的意象,丹炉象征着修炼与升华的过程,无宿火意味着吴公立承事的离世。诗人想要借助传说中的辽鹤(一种传说中的神鸟)来询问逝者留下的声音或遗志,表达了对逝者精神与智慧的怀念以及对未能直接了解其最后意愿的遗憾。
尾联“邦人岂识神仙事,竞挽丧车泪满襟”指出在生者看来,逝者所经历的可能是超越常人的“神仙事”,但这些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诗人通过描述乡亲们为吴公立承事送行时的悲伤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无法再与之交流的无奈与痛惜。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吴公立承事离世后留下精神与智慧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清渭通淮,富春采石,无聊踪迹相似。
曳玉腰金,赐绯衣锦,毕竟干卿甚事。
戒衣花一,朵装点、渔郎风致。
满袖丹砂,仙人狡狯,者般游戏。倒影绿波红欲坠。
算落艳、浮英相饵。
竿拂珊瑚,身骑赤鲤,镜展新荷芰。
向莲舟、呼太乙,共点点、霜枫同醉。
孤鹜惊飞,应错认、晚霞飘至。
好水好山吾已渎,况值秋风橘林绿。
南来十日谋北辕,不语岑岑怨林木。
使人行处何所为,廪人继粟庖人肉。
蓬窗阒寂却成愁,恰似苏子居无竹。
其间文史岂不翻,无味纷纷成故牍。
家山回首频入梦,欲去未能惭薄禄。
德州城下斜月昏,万里河来失平陆。
舟中夜静闻吴音,惊问谁欤曰南牧。
心期乃是夙所亲,倒屣过从忘仆仆。
联舟会晤迭主宾,百里风帆岸相逐。
自移画省大江西,恺悌民间歌旱麓。
公馀亦不废吟哦,历历诗书载其腹。
高词往往逼古人,叉手而成如构宿。
往年赠我石兰篇,每向荆溪望林屋。
谓言他日片帆过,便风径访愚公谷。
世情多厌屈原醒,宦路尤欺魏其秃。
多君佳句屡见投,过望平生非所卜。
天津桥下水留人,去住人生有迟速。
回思联舰那可再,食野呦呦怨鸣鹿。
夕阳沽水丁字流,白草茫茫人去独。
《舟次直沽别沈方伯次其韵》【明·王鏊】好水好山吾已渎,况值秋风橘林绿。南来十日谋北辕,不语岑岑怨林木。使人行处何所为,廪人继粟庖人肉。蓬窗阒寂却成愁,恰似苏子居无竹。其间文史岂不翻,无味纷纷成故牍。家山回首频入梦,欲去未能惭薄禄。德州城下斜月昏,万里河来失平陆。舟中夜静闻吴音,惊问谁欤曰南牧。心期乃是夙所亲,倒屣过从忘仆仆。联舟会晤迭主宾,百里风帆岸相逐。自移画省大江西,恺悌民间歌旱麓。公馀亦不废吟哦,历历诗书载其腹。高词往往逼古人,叉手而成如构宿。往年赠我石兰篇,每向荆溪望林屋。谓言他日片帆过,便风径访愚公谷。世情多厌屈原醒,宦路尤欺魏其秃。多君佳句屡见投,过望平生非所卜。天津桥下水留人,去住人生有迟速。回思联舰那可再,食野呦呦怨鸣鹿。夕阳沽水丁字流,白草茫茫人去独。
https://shici.929r.com/shici/mMPrLIT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