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疏槐未放青,又逢郊祀洁西厅。
春禽弄晓频移树,残雪堆寒尚满庭。
眼底摩泥空佛界,鼎中龙虎验丹经。
顽阴消尽阳和满,天宇依然自泰宁。
高柳疏槐未放青,又逢郊祀洁西厅。
春禽弄晓频移树,残雪堆寒尚满庭。
眼底摩泥空佛界,鼎中龙虎验丹经。
顽阴消尽阳和满,天宇依然自泰宁。
这首诗描绘了郊外祭祀之日清晨西厅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高柳疏槐未放青”以“高柳疏槐”点出环境的开阔与稀疏,还未见青色,暗示季节的更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又逢郊祀洁西厅”一句,将自然景观与宗教活动巧妙结合,表现出祭祀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春禽弄晓频移树”描绘了清晨时分,鸟儿在枝头跳跃嬉戏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残雪堆寒尚满庭”则通过“残雪”与“寒”字,勾勒出冬末春初时节的寒冷与雪景之美,同时“满庭”二字强调了雪覆盖庭院的广阔与厚重。
“眼底摩泥空佛界,鼎中龙虎验丹经”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佛界与丹经联系起来,既体现了宗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暗示了修炼与修行的内在世界。通过“摩泥”与“龙虎”等意象,展现出修炼过程中的神秘与复杂。
最后,“顽阴消尽阳和满,天宇依然自泰宁”表达了自然界的阴阳调和与宇宙的和谐稳定,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宇宙间的秩序与平衡始终存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宗教、哲学思想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瓢仙昔隐云台山,悬峰侧径常追攀。
又从苍梧泛溟海,穷搜始入罗浮间。
身上木皮常百结,匣里莲花带双玦。
朱门豪贵眼曾经,尘世功名口羞说。
逢予谓是餐霞人,过款南窗动旬月。
伏火常思勾漏砂,烹茶屡忆蛾眉雪。
有时半醉插云烟,代舆员峤当眼前。
神龙跋浪腾玄圃,大鹏举翼凌苍天。
新缣偏掩笼鹅帖,浊酒何须挂杖钱。
抵掌论心方未已,海思江情倏然起。
玉舄朝翔庾岭云,霓衣夜渡贪泉水。
把君衣袂还相怜,看君神气何凛然。
爰居岂乐钟鼓响,麒麟不受珊瑚鞭。
要窥龙汉经浩劫,下视沧海犹桑田。
缑山一别堪惆怅,华表归来又几年。
《送易居士还云台山》【明·黎民表】瓢仙昔隐云台山,悬峰侧径常追攀。又从苍梧泛溟海,穷搜始入罗浮间。身上木皮常百结,匣里莲花带双玦。朱门豪贵眼曾经,尘世功名口羞说。逢予谓是餐霞人,过款南窗动旬月。伏火常思勾漏砂,烹茶屡忆蛾眉雪。有时半醉插云烟,代舆员峤当眼前。神龙跋浪腾玄圃,大鹏举翼凌苍天。新缣偏掩笼鹅帖,浊酒何须挂杖钱。抵掌论心方未已,海思江情倏然起。玉舄朝翔庾岭云,霓衣夜渡贪泉水。把君衣袂还相怜,看君神气何凛然。爰居岂乐钟鼓响,麒麟不受珊瑚鞭。要窥龙汉经浩劫,下视沧海犹桑田。缑山一别堪惆怅,华表归来又几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y6K3RB7n51.html
汝南重月评,中郎冠时哲。
水镜铨人伦,圭璋映朝列。
玮词铸心匠,奇颖表天嶷。
将整扶摇翰,倒览金银阙。
抵掌笑时流,出走因妇舌。
遇我胸屡披,下士食为辍。
铜街骖辔游,紫逻挥杯别。
怀材卧空谷,下乘争驰蹀。
思君阻寒水,三花竟难折。
飞云带积阻,磴道多莓苔。
旃檀驾高阁,芳刹凌空开。
连峰入户牖,金银混蓬莱。
焱梯杳难即,天伎从风回。
阁中餐霞子,早隐莲花台。
神游挟希有,升降随九垓。
蠛蠓俯浊世,沧溟视浮杯。
金沙发五内,足底兴风雷。
笑入桃花源,浮光轶尘埃。
镵文记石壁,千载方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