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类上帝,六变降天神。
禋燔礼云毕,使卫肃以陈。
天颜瞻咫尺,王泽熙阳春。
玉帛臻禹会,动植沾尧仁。
圜丘类上帝,六变降天神。
禋燔礼云毕,使卫肃以陈。
天颜瞻咫尺,王泽熙阳春。
玉帛臻禹会,动植沾尧仁。
这是一首描绘盛大祭祀场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文活动的精彩描述,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与宗教仪式的庄重。开篇“圜丘类上帝”直接将读者引入一个宏大的宇宙观之中,圜丘是古代用于祭天的大型土台,此处象征着与上天沟通的圣坛;“六变降天神”则透露出一种神性的降临,六变可能暗示着自然界或宇宙中的某种周期性变化。
接着,“禋燔礼云毕,使卫肃以陈”,诗人描绘了祭典结束后的一幕,通过“禋燔”一词,可以想象到盛大的火祭仪式,而“礼云毕”则表明一切都已经按照礼节完成。"使卫肃以陈"则表现出一种军事化的整齐与严肃,可能是指在这样的庄重氛围中,卫兵们排列整齐地呈现着某种形式。
诗中的“天颜瞻咫尺”一句,通过对皇帝神态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威仪和慈祥。"王泽熙阳春"则是对整个国度的吉祥与繁荣的赞美之词,王泽指的是君主的恩泽,而“熙阳春”则象征着温暖、光明以及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玉帛臻禹会,动植沾尧仁”,诗人通过对玉帛这一精美织物的描绘,以及“臻禹会”的提及(可能是指古代圣王禹的盛大集会),传递出一种文化和道德的高贵。而"动植沾尧仁"则在强调着这种高尚情操对自然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沾尧仁"一词更是直接与古代圣王尧联系起来,突显了诗中所赞美之事物的崇高地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其精细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圣感与皇权威严的空间,同时也表现出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崇。
镶质仙姿,缟袂清格,天然疏秀。静轩烟锁黄昏后。
影瘦零乱,艳冷珑璁,雪肌莹暖,冰枝萦绣。
更赋风流,几番攀赠,细拈香盈手。
与东君、叙暌远,脉脉两情有旧。立久。
阆苑凝夕,瑶窗淡月,百琲寻芳,醉玉谈群,千钟酹酒。
向此,是处难忘瘦花,送远何劳垂柳。
忍听高楼,笛声凄断,乐事人非偶。
空馀恨,惹幽香不灭,尚沾春袖。
西真姊妹。只这梅花是。
乘醉下瑶池,粉燕支、何曾梳洗。
冰姿素艳,无意压群芳,独自笑,有时愁,一点心难寄。
雪添蕊佩。霜护盈盈泪。
尘世悔重来,梦凄凉,玉楼十二。
教些香去,说与惜花人,云黯澹,月朦胧,今夜谁同睡。
宵分猎猎风翻帏,平明漫漫雪拥扉。
高妆老树枝不举,深压野麰根渐肥。
削平履迹顷刻尽,吹落杨花从来稀。
饥乌大有在陈厄,循阶入户冷不飞。
我曾倚赖东风暖,驱儿出市典衲衣。
不料玄冥贾馀勇,小窗无地逃寒威。
起来砖炉荐软火,敢营肉阵张妓围。
认香寻梅亦不恶,敲冰煮茗宁皆非。
扫除习气几时了,忍寒琢句声益微。
东坡先生六一老,当年格法谁遵依。
不量吾力效跛蹩,从今望炙晴檐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