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忽作桃花面,放眼难看九月黄。
花不见桃惟见菊,又将红雨学啼妆。
菊花忽作桃花面,放眼难看九月黄。
花不见桃惟见菊,又将红雨学啼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季的景象,菊花在九月时节呈现出桃花般的色彩,诗人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其中,“菊花忽作桃花面”一句,通过菊花与桃花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菊花在秋天特有的美丽。而“放眼难看九月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景色的珍视和欣赏,九月的菊黄在这里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秋色。
“花不见桃惟见菊”一句,更深化了对菊花美丽的描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偏爱。最后,“又将红雨学啼妆”则是在说即便是那红色的细雨,也像是要模仿菊花的妩媚姿态。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中色彩的丰富多变,更增添了一份诗意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菊花独特景色的深刻欣赏,同时也彰显了作者在艺术表现上的巧思与情感的细腻。
谢庭花似雪。正汤饼春饧,兰芽初茁。珠生甫弥月。
渐能指之无,觇为英物。
志公笑曰,恁宁馨、此儿佳绝。
更何须,靧面桃花,洗出天然红白。奇突。
前身金粟,天上麟雏,珊珊仙骨。彩幢遥列。
向茅山道士说。
问之子何来,君家玉斧,原是此中瓜瓞。
羡他年、彪个兰台,无个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