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期到虎丘,出郭始乘舟。
旷野云山路,平原水国秋。
客心还未喜,木叶已先愁。
那得真僧在,重教石点头。
相期到虎丘,出郭始乘舟。
旷野云山路,平原水国秋。
客心还未喜,木叶已先愁。
那得真僧在,重教石点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出行的意境和心情。开篇“相期到虎丘,出郭始乘舟”两句,设定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约定一起去虎丘游玩的喜悦之情,但随即转换为乘船而行,给人一种从繁华都市走向自然的感觉。
接着,“旷野云山路,平原水国秋”两句,用“旷野”形容开阔的野趣,再以“云山”、“平原”、“水国”描绘出一幅广阔天地间的美丽画卷。“秋”字更添了一份凉爽和淡远之感,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
然而,诗人的心情并未完全沉浸在这份美景中,“客心还未喜,木叶已先愁”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尽兴奋。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但作为客居之身的他,却难以彻底放松自己的情绪,甚至在落叶纷飞中预感到了秋天的寂寞。
最后,“那得真僧在,重教石点头”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心灵导师的渴望。这里的“真僧”指的是能够引领自己找到内心平静的智者。而“重教石点头”则是一种禅宗中的修行方式,通过对石头的长时间观察和打坐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觉醒。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独白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是一首蕴含深意且情感丰富的作品。
哀哀孤飞禽,声鸣何悲酸。
含情若有诉,口讷无由宣。
瞻云忆旧侣,悠悠隔山川。
勿言异类微,聚散同悲欢。
零霜解叠翼,错綵销文翰。
殒身未足辞,失意诚可怜。
群飞尽投林,凌空独翩翩。
岂无栖巢枝,托迹常不安。
啄食朝竞场,流饮暮争源。
鸣弦应机发,薄命当其先。
长翮易奋飞,穷途少周旋。
风云肯借便,一举谁能攀。
华栋一何丽,移下小壶天。
几多曲房新户,缥缈似当年。
曾是使君风度,元有胸中丘壑,六月竹风寒。
一洗筝笛耳,歌舞粲筵间。坐中客,醒复醉,听无眠。
已回归梦,犹复袅袅记清圆。
尚想饮中仙子,来处馀香飘坐,胜韵此双全。
为寄月华语,难与并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