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莽昼难分,崎嵚自昔闻。
岩居低附谷,磴道直披云。
马踏经寒雪,鸦翻未夕曛。
西夷通蜀路,因诧长卿文。
苍莽昼难分,崎嵚自昔闻。
岩居低附谷,磴道直披云。
马踏经寒雪,鸦翻未夕曛。
西夷通蜀路,因诧长卿文。
这首明代诗人朱应登的《褒城道中》描绘了一幅山势险峻、景色壮丽的画面。首句“苍莽昼难分”展现了山路崎岖,白日也难以分辨明亮与昏暗,渲染出一种迷茫而深邃的氛围。次句“崎嵚自昔闻”则强调了道路的险峻历史久远。
接下来,“岩居低附谷”写出了山岩依傍山谷的地形特点,而“磴道直披云”则描绘了登山之路直入云端的壮观景象。这两句通过空间描绘,让人感受到行进在崇山峻岭中的艰辛与壮美。
“马踏经寒雪”一句,通过马匹穿越寒冷积雪,暗示了季节和气候的严酷,同时也增添了旅途的艰辛感。“鸦翻未夕曛”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乌鸦归巢的场景,增添了寂静与落寞的意象。
最后两句“西夷通蜀路,因诧长卿文”,以“西夷通蜀路”点出此地的重要地理位置,是古代通往蜀地的必经之路。而“因诧长卿文”则是由眼前的景象引发对唐代大诗人司马相如(字长卿)文采的赞叹,暗含对古人智慧和勇气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褒城道中的自然风光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体现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前人成就的敬仰。
忆昔束发初,娇倚云锦机。
折花事戏剧,笑诧身上衣。
一从十五时,学向机中织。
丝短愁苦长,梭缓心转急。
永夜兰灯悬洞房,门前梧叶零秋霜。
霜寒手冻丝绪乱,络纬悲啼金井床。
春花更叠黄金缕,花底青鸾蹴烟雾。
东风何日天上来,拟奉瑶池宴歌舞。
十日满匹恒苦迟,一夕停梭生网丝。
持刀沈吟剪秋水,粉泪欲落愁风吹。
远怀素心人,邈在千里道。
何因托交欢,持此永相保。
东邻小姬昔同年,至今盛饰为母怜。
几回月高鸣杼轴,正是他家夜弹曲。
叶叶丛丛,自绿章奏罢,春娇馀恨。
不挂翠帘,凉阶更无人问。
秋千架底回思,记旧日匆匆撩鬓。
秋阴,护南楼怕染,斜阳金粉。扶病睡难稳。
甚檀心似醉,脸霞红晕。几个候蛩,知否断肠芳讯。
伶俜瘦蝶飞来,便梦冷、香疏重认。风紧。
又烧残、烛花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