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村南学翠岑,二分觞咏学山阴。
尘中岁月成何事,岩下烟霞识此心。
三径落花红簌簌,一溪流水碧沈沈。
村醅时向邻翁醉,不羡渠家帐下斟。
村北村南学翠岑,二分觞咏学山阴。
尘中岁月成何事,岩下烟霞识此心。
三径落花红簌簌,一溪流水碧沈沈。
村醅时向邻翁醉,不羡渠家帐下斟。
这首元代卢琦的诗《次韵答林迪斋陈景渊》描绘了一幅乡村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村北村南学翠岑”写出了村庄内外环境的宁静与翠绿,仿佛人们都在效仿山间的风雅。第二句“二分觞咏学山阴”进一步强调了村民们对文人雅趣的追求,像晋代名士王羲之在山阴溪边饮酒赋诗那样。
“尘中岁月成何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慨,暗示在纷扰的尘世中,时光匆匆而过,意义何在。然而,“岩下烟霞识此心”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超脱,认为只有在山水之间,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心境。
“三径落花红簌簌,一溪流水碧沈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凋零与溪水的清澈,寓言着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也暗含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村醅时向邻翁醉,不羡渠家帐下斟”表达了诗人对淳朴乡邻的亲近和对奢华生活的不屑,常与邻居共饮自酿的酒,更胜过他人的豪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寓言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元代文人隐逸诗风的特点。
自作白云郎,未厌沧洲意。
偶然薄禄混风尘,论交千里贤豪至。
元美翩翩多奇气,南越梁生亦雄视。
二子招携从此逝,尔今卧病缘何事。
绿鬓还乡已壮游,锦帆十月下扬州。
移家好住昭明楼,种瓜莫羡东陵侯。
文章万古垂大业,富贵浮云非所求。
知君林壑百不忧,图书四壁高枕秋。
世人那识淮海士,须行便为名山留。
丈夫义岂辱颜色,使我摧眉去即休。
安能訾哫向权势,咄唶空令达者羞。
夙昔竟寥阔,后来复泱莽。
相看一别雨坠天,他时神剑来精爽。
既言郊薮走麟凤,朝廷宁得无吾党。
卿也抽簪且偃仰,渔阳日影黯如黡,蓟门雪花大于掌。
马上燕歌变徵声,壶中酒尽君当往。
《送子相》【明·李攀龙】自作白云郎,未厌沧洲意。偶然薄禄混风尘,论交千里贤豪至。元美翩翩多奇气,南越梁生亦雄视。二子招携从此逝,尔今卧病缘何事。绿鬓还乡已壮游,锦帆十月下扬州。移家好住昭明楼,种瓜莫羡东陵侯。文章万古垂大业,富贵浮云非所求。知君林壑百不忧,图书四壁高枕秋。世人那识淮海士,须行便为名山留。丈夫义岂辱颜色,使我摧眉去即休。安能訾哫向权势,咄唶空令达者羞。夙昔竟寥阔,后来复泱莽。相看一别雨坠天,他时神剑来精爽。既言郊薮走麟凤,朝廷宁得无吾党。卿也抽簪且偃仰,渔阳日影黯如黡,蓟门雪花大于掌。马上燕歌变徵声,壶中酒尽君当往。
https://shici.929r.com/shici/NmGQQ9.html
良时能自至,嘉会无常期。
长飙吹浮云,奄忽东南驰。
依依曳景光,泠泠发馀悲。
非君命俦匹,游子安可为。
大江折其流,武林怆以摧。
念今在往路,执手野徘徊。
何必同一身,中怀贵不疑。
弹冠有逸响,驾言即前绥。
东城属浮云,阿阁百馀尺。
岁暮多悲风,游子衣裳薄。
四野何萧条,所遇但遗迹。
来者自为今,去者自为昔。
盛年奄已衰,含意将安适。
燕赵出名倡,红颜照宛洛。
结束随时变,弦歌日相索。
未弹理怀袖,若在远行客。
弄指一何妙,列柱一何迫。
驰情视双燕,飞入王侯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