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秀野刘丈二首·其一》
《留秀野刘丈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好雨当春过一犁,我公远忆故园西。

孤篷稳转清滩急,十里行穿绿树齐。

路熟已欣经雾市,身轻未怕蹑云梯。

诸孙剩欲留公住,细和新诗丐指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节,一场及时雨过后,诗人对友人刘丈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即将来访的喜悦与准备。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好雨当春过一犁”,以“好雨”开篇,点明了春雨的适时与珍贵,如同农耕中的第一犁,为大地带来生机。接着,“我公远忆故园西”,诗人遥想友人身处的故园,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孤篷稳转清滩急,十里行穿绿树齐。”这两句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情景,孤舟在急流中平稳前行,两岸绿树成荫,十里长路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友人行程的顺利与心境的平和。

“路熟已欣经雾市,身轻未怕蹑云梯。”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友人旅途中的轻松与自信。熟悉的道路让人心生欢喜,即使面对高耸入云的阶梯,也无所畏惧,体现了友人的坚韧与乐观。

最后,“诸孙剩欲留公住,细和新诗丐指迷。”表达了对友人的热情款待与期待,希望友人能在此多停留,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同时通过诗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深厚友情的交融,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欢迎之意。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折桂章首座近自双泉来因作句与之

家林稳卧一巢云,厌作梁家庵底宾。

折桂手舒寒触月,衔珠眼合梦游春。

庭除不见雨华鸟,麋鹿能来呼谷神。

五老芳邻归问讯,笑谈相对白头新。

(0)

偈颂一百零九首·其一

祖翁阃域,扑地掀天。

亲切一回打透,不妨垂手入廛。

(0)

观音赞·其一

观以耳观,听以眼听。道不虚行,谷不虚应。

施无畏之力,灭烦恼之病。

与诸佛同一慈心,与群生共一悲命。

若非菩萨超越世出,世间焉能获二殊胜。

(0)

文殊赞

七佛命之为师,法王称之为子。

五时开演,始终辅赞世尊。

三昧常行,谈笑发挥龙女。

曾现百千妙相,迦叶椎不能举。

自言我真文殊,其馀是甚伴侣。

(0)

偈颂三十首·其十五

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

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

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

非尘体不动,本实理含融。

先天唯此物,今古学无踪。

难了意在处,塞顽空色空。本无有指,妄言色空。

若得妄消歇,真体者何穷。

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

幻质皆虚伪,大智发于中。

幻尽觉圆满,心光寥廓通。

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

森罗并万像,影现一镜中。

镜中实我体,寂湛印倥侗。

若能同道者,与理本相同。

唯守性清净,眼耳若盲聋。

情忘兼想尽,忽觉己身空。

自了本无物,强以道言通。

此法滞诸学,皆幻质相容。

若离一切相,形体外灵通。

左右逢其源,烦不入胸中。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眷属犹如梦,非冤不遇逢。

如今儿女者,皆再来祖宗。

一根来复去,如观桑叶同。

本树何曾动,凋叶有来冬。

叶落明年发,根深不怕风。

但能勤力护,勿使火兼虫。

毁坏本根者,万劫堕贫穷。

如今忧生死,犹如颠哭空。

不知空本无,如翳生眼中。

眼明虽说实,不可顺盲聋。

(0)

颂古九十八首·其九十

立亡坐脱不为奇,石霜迁化少人知。

九峰师子连天吼,刹那惊杀野狐狸。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