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这首诗以“咏孤石”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孤石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邃的历史感。诗中将孤石置于广阔的地理背景之中,赋予其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这块石头历经千年的沧桑。
首句“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开篇即点明了孤石的独特地位,它位于中原大地,却独立于世,时间的流逝在这里似乎失去了意义,暗示着它的古老与神秘。接着,“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孤石的根基比作深藏彭泽之水的波浪,其顶部则仿佛穿透了香炉的烟雾,形象地描绘了孤石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与状态,既有动态的流动感,又有静谧的氛围。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进一步展现了孤石的形态之美,崖壁如同展翅欲飞的双鸟,峰顶则宛如盛开的芙蕖,不仅突出了孤石的形状独特,也赋予了其生命与活力。最后,“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两句,通过时空转换,表达了对孤石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它曾是东武之地的象征,如今守护着蠡川,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安定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孤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神秘,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雨晴新涨碧前溪,丝柳垂垂日渐西。
风叶舞馀飞白鹭,片云生处唳天鸡。
烟迷远浦山如湿,波漾轻舟草正齐。
尽槛独凭帘半捲,船歌声里暮鸦啼。
桃叶渡头春漠漠,子敬风流谁继作。
珠箔半挂玉钩斜,临水家家开画阁。
玉箫金管打桨迎,如花女儿花灼灼。
纤腰戌削眉弯环,春衫称身身绰约。
玻璃之船鹦鹉杯,碧醴红粱随意酌。
晚霞衔山白日落,照脸明镫红晕薄。
燕燕莺莺啼尽春,往事而今化作尘。
渡头春水依然碧,只见桃花不见人。
栽培花国庆长春,名胜游观别有神。
笏拄吴山芒屩健,茶烹定麓石泉新。
林壬锡羡朋三寿,算亥添筹字六身。
会见阶前珠树秀,扶摇共盼蛰龙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