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走边遽,虎符出精兵。
壮士卷甲起,骨肉送之行。
击筑歌易悲,挈榼酒更倾。
关山杀气缠,寒日无晶明。
箭落紫塞雕,马裂黄河冰。
岂畏虏骑多,只忧将权轻。
阃外不中制,一贤当长城。
鼓行渡沙碛,愿勒燕然铭。
羽檄走边遽,虎符出精兵。
壮士卷甲起,骨肉送之行。
击筑歌易悲,挈榼酒更倾。
关山杀气缠,寒日无晶明。
箭落紫塞雕,马裂黄河冰。
岂畏虏骑多,只忧将权轻。
阃外不中制,一贤当长城。
鼓行渡沙碛,愿勒燕然铭。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关的军事行动,气氛紧张而悲壮。开篇即以“羽檄走边遽,虎符出精兵”两句,迅速建立了战争的紧迫感。"羽檄"指的是古代边防用的信号箭,"虎符"则是军中用于传递命令的凭证,这里暗示着战事紧急。
接着,“壮士卷甲起,骨肉送之行”表现了将士们英勇出征的情景。"壮士"指的是年轻有力的士兵,而"骨肉送之行"则形象地表达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荣耀,不惜牺牲生命。
在“击筑歌易悲,挈榼酒更倾”中,可以感受到边关将士们即使面对生死也要饮酒高声歌唱以壮行色,但这种豪迈背后却不难看出一丝悲凉。
"关山杀气缠,寒日无晶明"则描绘了边关的严酷环境和战场上的血腥气息。"关山"指的是军事要塞,而"杀气缠"形容战场上浓重的死亡氛围;"寒日"则暗示着天气的阴冷,而"无晶明"则是对比之下,连阳光都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清澈。
接下来的“箭落紫塞雕,马裂黄河冰”两句,更是将战事的惨烈与自然环境的严酷融为一体。"箭落"形容战斗的激烈,而"紫塞雕"则可能指的是边关的特定地貌;"马裂黄河冰"则生动表现了战争中的惨剧场景。
而“岂畏虏骑多,只忧将权轻”中,将士们并非担心敌军的数量,而是更为将领手握的权力感到忧虑。这反映出战时对领导者能力和决策的依赖,以及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
"阃外不中制,一贤当长城"表达了边关之外的情况无法用常规去控制,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守住这漫长而坚固的防线。这里的“一贤”指的是那些能够独自承担起巨大责任的人。
最后,“鼓行渡沙碛,愿勒燕然铭”则是将士们在沙漠中前进的声音,以及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的英勇事迹刻在历史上的愿望。"鼓行"形容军队行进时的鼓声,而"愿勒燕然铭"则表达了他们对名垂青史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边关战争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悲壮与豪迈相结合的情感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英雄主义和个人牺牲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