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月涵空万顷铺,远山一抺有还无。
扁舟溶演归何处,可是从兹入五湖。
漾月涵空万顷铺,远山一抺有还无。
扁舟溶演归何处,可是从兹入五湖。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日泛舟图景。诗人以“漾月涵空万顷铺”开篇,将满湖之水比作铺展的画卷,月光与湖面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氛围。接着,“远山一抺有还无”一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远处山峦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悠远感。
“扁舟溶演归何处”,诗人将目光聚焦于那艘缓缓行驶的扁舟,似乎在思考它的去向,引人遐想。最后,“可是从兹入五湖”一句,借用了范蠡乘舟归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某种逃避或超脱。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追求意境美和情感表达的艺术特色。
行摇云髻花钿节,应似霓裳趁管弦。
艳动舞裙浑是火,愁凝歌黛欲生烟。
有风纵道能回雪,无水何由忽吐莲。
疑是两般心未决,雨中神女月中仙。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