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晴斜月入帘阴,鬓影萧骚老不禁。
九十日春风与雨,百千年事后犹今。
牡丹红褪残妆面,杜宇声寒故国心。
眼底交游期又误,飞鸿杳杳鲤沈沈。
破晴斜月入帘阴,鬓影萧骚老不禁。
九十日春风与雨,百千年事后犹今。
牡丹红褪残妆面,杜宇声寒故国心。
眼底交游期又误,飞鸿杳杳鲤沈沈。
这首诗开篇即以“破晴斜月入帘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夜晚氛围,月光穿过窗帘,投射在室内,形成一片阴凉。紧接着“鬓影萧骚老不禁”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鬓发已白,岁月蹉跎,不禁令人心生凄楚。
接下来的“九十日春风与雨,百千年事后犹今”表达了时间的无常和历史的连续性。春去秋来,岁月更迭,而历经沧桑后的往事,却依然如昨日一般鲜明。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也是对人世间变迁的深刻体悟。
“牡丹红褪残妆面”中,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其凋零往往被用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生命的脆弱。这里通过牡丹的凋谢形容时间对美貌的侵蚀,增添了一份哀愁。
“杜宇声寒故国心”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杜宇,即杜鹃,是一种在夜晚发出鸣鸣叫声的鸟类,其叫声常被用来形容夜晚的寂静与凉意。而“故国心”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远方家园的怀念。
最后,“眼底交游期又误,飞鸿杳杳鲤沈沈”更增添了一层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错失。诗人似乎在感慨自己与旧友重逢之期已过,而那远去的往事,如同江中的鱼儿一般难以捉摸。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春风、牡丹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不再以及家国之思的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