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丛台下,英雄日寂寥。
战场无白日,旷野一秋雕。
草没廉颇宅,云迷豫让桥。
悲歌谁与和,归思晚萧萧。
叹息丛台下,英雄日寂寥。
战场无白日,旷野一秋雕。
草没廉颇宅,云迷豫让桥。
悲歌谁与和,归思晚萧萧。
此诗《邯郸道中》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描绘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首句“叹息丛台下”,以“叹息”二字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内心的感慨。丛台,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居所,此处用“丛台”作为背景,不仅勾勒出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诗人的思绪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英雄日寂寥”一句,将历史的辉煌与当下的寂寞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人物逐渐被遗忘的惋惜之情。“战场无白日,旷野一秋雕”,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无情,白日象征着战斗的激烈,而“一秋雕”则形象地展现了战场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
“草没廉颇宅,云迷豫让桥”两句,通过具体的历史遗迹——廉颇的宅邸和豫让桥,展现了英雄事迹的痕迹在自然界的消逝,同时也暗示了英雄精神在后人心中的淡漠。
“悲歌谁与和,归思晚萧萧”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借“悲歌”表达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但又感叹无人能与之共鸣,体现了英雄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缺失。而“归思晚萧萧”则描绘了一种孤独与落寞的情绪,暗示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代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对英雄事迹的感慨,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与时代变迁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英雄的崇敬,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