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慈仁古寺中,苍龙鳞畔泣春风。
布衣自有布衣语,不与簪绅朝士同。
有客慈仁古寺中,苍龙鳞畔泣春风。
布衣自有布衣语,不与簪绅朝士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古寺中的慈悲之客,他面对着苍翠的龙形装饰(可能指寺庙的壁画或雕塑),在春风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诗中通过"布衣自有布衣语"这一句,暗示了这位客人虽然身份平凡,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见解,他的言语和行为与那些身着官服、参与朝廷事务的士大夫不同,体现了平民百姓的淳朴和真实。整体上,这首诗以日常场景和人物情感,展现了清代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朴素生活的赞美。
素琴良夜闲调,焚香漫把兰襟遣。
瑶阶露冷,罗衣风薄,画帘高卷。
流水声停,挥弦意懒,悄然凝盼。
待更阑再鼓,谁陪深坐,还邀个、嫦娥伴。
应忆雁行何处,隔关山、望穿心眼。
拈毫自写,新图半幅,幽怀一片。
指下徽音,卷中人面,碧云天远。
但清光照处,盈盈千里,举头同见。
几番薄染浓句,幽姿写到阑珊矣。
神情仿佛,潇湘哀怨,江潭憔悴。
欲敛先垂,将枯更卷,低徊棐几。
怯凌波微步,亭亭玉瘦,有还似、人扶醉。
真色生香如此,肯和它、随风桃李。
仙人标格,怕黏尘土,但依泉水。
扇冷秋纨,毫空梦彩,渐消芳意。
恰冰魂一缕,招来纸上,别馀风味。
夜窗虚、漏声听彻,冰轮高拥如洗。
人生难得当头照,漫道愁深似海,无限意。
料青女姮娥,斗影寒何悔。银波无际。
恰伴我徘徊,故国长望,渺渺隔江水。
萧条处、严城悲角初起。阑干怯冷慵倚。
年来惆怅多离别,那更清宵对此。更阑矣。
看楼阁参差,远树朦胧里。苦吟欲止。
恨极目关山,迢迢雁序,对影共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