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琴良夜闲调,焚香漫把兰襟遣。
瑶阶露冷,罗衣风薄,画帘高卷。
流水声停,挥弦意懒,悄然凝盼。
待更阑再鼓,谁陪深坐,还邀个、嫦娥伴。
应忆雁行何处,隔关山、望穿心眼。
拈毫自写,新图半幅,幽怀一片。
指下徽音,卷中人面,碧云天远。
但清光照处,盈盈千里,举头同见。
素琴良夜闲调,焚香漫把兰襟遣。
瑶阶露冷,罗衣风薄,画帘高卷。
流水声停,挥弦意懒,悄然凝盼。
待更阑再鼓,谁陪深坐,还邀个、嫦娥伴。
应忆雁行何处,隔关山、望穿心眼。
拈毫自写,新图半幅,幽怀一片。
指下徽音,卷中人面,碧云天远。
但清光照处,盈盈千里,举头同见。
这首《水龙吟》以娴卿妹停琴伫月图为主题,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琴声悠扬、月光如洗的情境,以及主人公在月色下的孤独与期待。
“素琴良夜闲调”,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活动——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主人公轻轻调弄着素雅的古琴。这不仅营造出一种淡然脱俗的氛围,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平和与对艺术的热爱。
“焚香漫把兰襟遣”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雅致与主人公的悠闲。焚香的烟雾缭绕,仿佛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而“兰襟”则象征着高洁与清幽,暗示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雅。
“瑶阶露冷,罗衣风薄,画帘高卷”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凄美的氛围。瑶阶上的露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晶莹,罗衣随风轻拂,画帘高卷则透露出一种开放与自由的气息。
“流水声停,挥弦意懒,悄然凝盼”四句,将画面推向高潮。流水声停,意味着琴声的暂停,主人公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眼中满是期待与凝视。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与深沉。
“待更阑再鼓,谁陪深坐,还邀个、嫦娥伴”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主人公期待在更深的夜晚再次弹奏,寻找陪伴,甚至想象邀请月宫中的嫦娥作为伴侣。这一设定不仅增添了浪漫色彩,也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应忆雁行何处,隔关山、望穿心眼”两句,通过雁行与关山的比喻,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远方亲朋的思念与牵挂。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心中的思念却如同穿透云层的目光,始终不渝。
“拈毫自写,新图半幅,幽怀一片”三句,展现了主人公通过绘画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半幅新图上,他将自己的幽思与情怀尽情展现,使得画面充满了深邃与神秘。
“指下徽音,卷中人面,碧云天远”三句,将音乐与画面结合,通过琴音与画卷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广阔的天地与深远的情感。徽音,即琴音,与碧云天相呼应,寓意着主人公心灵的广阔与深远。
“但清光照处,盈盈千里,举头同见”结尾四句,以清光为线索,将画面拓展至千里之外,强调了无论距离多远,心中那份共同的期待与美好,总能跨越时空,相互照耀。这不仅是对娴卿妹停琴伫月图的赞美,也是对人间美好情感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水龙吟》以娴卿妹停琴伫月图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主人公在静谧夜晚中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向往与追求。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