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攀鸟道石嶙峋,守户曾闻白鹿驯。
泉落洞门空涧冷,风来谷口小庵春。
窗含湖水孤帆影,炉拥茶烟野画频。
遁迹远公仍送客,虎溪何日再逡巡。
跻攀鸟道石嶙峋,守户曾闻白鹿驯。
泉落洞门空涧冷,风来谷口小庵春。
窗含湖水孤帆影,炉拥茶烟野画频。
遁迹远公仍送客,虎溪何日再逡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白鸽峰上隐居的鹤逸上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清幽的自然风光与隐士的生活状态。
首联“跻攀鸟道石嶙峋,守户曾闻白鹿驯”,以“鸟道”和“石嶙峋”勾勒出山路险峻,暗示了前往隐居之地的不易,同时“白鹿驯”则为这清寂之地增添了一抹灵动与神秘。
颔联“泉落洞门空涧冷,风来谷口小庵春”,通过“泉落”与“风来”两种自然现象,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清冷与生机并存的景象,尤其是“空涧冷”与“小庵春”的对比,更显出了隐居环境的独特魅力。
颈联“窗含湖水孤帆影,炉拥茶烟野画频”,进一步展示了隐居之所的静谧与雅致。湖水、孤帆、茶烟、野画,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
尾联“遁迹远公仍送客,虎溪何日再逡巡”,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再次造访的期待。这里的“遁迹远公”暗指东晋高僧慧远,借以赞美鹤逸上人的超凡脱俗,而“虎溪”则是佛教故事中的典故,象征着隐士与世人的交流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君不见,竹冠布衣位至尊,汉家丞相非高门。
骊山罪徒满阙下,黥面盗首王皆真。
当时入关佐天子,三杰首数韩王孙。
留侯儒者固益上,讵能刀笔同时论。
秦凶竟从赵高匿,楚虐幸有项伯恩。
英雄归汉有本末,丹青照水颜疑神。
平生折节黄石公,我怀独有沧海君。
咸阳原争两竖子,冥冥者鸿竟离群。
始知高视出一世,四皓未免趋风尘。
留侯功成即乞身,心所师者真其人,赤松黄石何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