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镫参差月舒光,笛箫笙竽琴瑟张。
馆娃窈窕夜未央,西施起舞属吴王。
白纻飒沓零繁霜,浮云绰约凝且翔。
将绝复引歌为长,回身急入促管藏。
扬跗摩趺匝洞房,流风徘徊生绣裳。
答桴应节蹈鼓行,挺钗欲堕复不遑。
罗袖缭绕满中堂,与志变化无恒常。
诸工竞写忽已忘,迁延就次进羽觞。
华镫参差月舒光,笛箫笙竽琴瑟张。
馆娃窈窕夜未央,西施起舞属吴王。
白纻飒沓零繁霜,浮云绰约凝且翔。
将绝复引歌为长,回身急入促管藏。
扬跗摩趺匝洞房,流风徘徊生绣裳。
答桴应节蹈鼓行,挺钗欲堕复不遑。
罗袖缭绕满中堂,与志变化无恒常。
诸工竞写忽已忘,迁延就次进羽觞。
这首《白纻舞歌》(其一)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一场华美的舞蹈表演。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舞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场景,以及舞动时所使用的各种乐器,如华灯、笛箫、笙竽、琴瑟等,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
“华镫参差月舒光”,开篇即描绘了舞场的灯光与月光交织的美丽景象,华灯错落有致,月光柔和而明亮,为舞蹈提供了梦幻般的背景。
“笛箫笙竽琴瑟张”,接着点明了表演中使用的多种乐器,这些乐器的演奏为舞蹈增添了丰富的音乐元素,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馆娃窈窕夜未央,西施起舞属吴王”,这里提到的是古代美女西施在夜晚为吴王表演舞蹈的情景,暗示了舞蹈的高雅与神秘,同时也体现了表演者的身份与地位。
“白纻飒沓零繁霜,浮云绰约凝且翔”,通过比喻手法,描述了舞者穿着轻盈的白纻衣裙,在舞动时如同飘散的霜花与浮云,既表现了舞者的轻盈姿态,也营造了一种飘渺的意境。
“将绝复引歌为长,回身急入促管藏”,这一句描绘了舞者在舞蹈间隙中的歌声,歌声悠长而动人,随后舞者迅速转身,融入了快速的乐曲之中,展现了舞者技艺的精湛与敏捷。
“扬跗摩趺匝洞房,流风徘徊生绣裳”,进一步描述了舞者在舞蹈中的动作与服饰,她们的动作流畅自如,仿佛在洞房中自由地舞动,同时伴随着轻盈的舞步和华丽的绣裳,展现出舞蹈的美感与艺术性。
“答桴应节蹈鼓行,挺钗欲堕复不遑”,这里通过描述舞者与乐器的互动,以及她们在舞蹈中使用钗子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以及舞者技艺的高超。
“罗袖缭绕满中堂,与志变化无恒常”,最后两句总结了舞蹈的壮观场面,舞者们挥动着长长的罗袖,在宽敞的大厅中舞动,其动作与内心的情感变化无常,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魅力。
整体而言,《白纻舞歌》(其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成功地再现了一场华美而充满艺术气息的舞蹈表演,展现了舞者高超的技艺和舞蹈的无穷魅力。
南山特地森奇峰,嶙峋怪石盘虬龙。
巨灵夜半擘山腹,幻出岩窦相玲珑。
阴阳石罅滴琼液,拂拂洞户生天风。
宸章炳焕神物护,断碑零落苍苔封。
稚川飞升岁月久,丹灶灰冷留遗踪。
晓猿夜鹤自惊怨,朝岚夕霭常溟濛。
我来依守困朱墨,欲寻胜概嗟无从。
公馀乘兴一登览,万象献状来无穷。
金茎濯露素秋节,清凉不与世人同。
凭虚孤啸岸巾帻,收拾爽气归胸中。
俗驾自怜难久驻,还作泠然御风去。
太息真仙杳不逢,碧云暮合空凝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