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璋上人自新都还鹫峰汪司马伯玉尊之为大总持而以文及诗侑之余亦得四绝句·其二》
《璋上人自新都还鹫峰汪司马伯玉尊之为大总持而以文及诗侑之余亦得四绝句·其二》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师子林中大总持,何人不伏四威仪。

争如软草铺裀卧,过尽诸天两不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通过对比师子林中的大总持与柔软草地的两种状态,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深刻理解。

“师子林中大总持”,首先点出修行之地——师子林,这里象征着佛教修行的圣地。大总持,即大智慧,意味着修行者已经达到了高深的智慧境界。这一句描绘了修行者在庄严神圣的环境中,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了智慧与修为的高度。

“何人不伏四威仪”,接着指出四威仪(站、行、坐、卧)是所有修行者都应遵循的基本礼仪,无论身份高低,都应遵守这些规矩,以示对佛法的尊重和修行的认真态度。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统一。

“争如软草铺裀卧”,运用比喻手法,将修行者比作柔软的草地,形象地展示了修行者在达到一定境界后,能够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静默无言,却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与力量。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成果的赞美,也是对禅宗中“无言之教”精神的体现。

“过尽诸天两不知”,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诸天,象征着世间的一切,包括芸芸众生和各种境界。修行者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不仅自身了悟,而且能够影响周围的一切,但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仿佛“两不知”,既不张扬也不刻意,体现了禅宗中“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精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师子林中修行者的描述,展现了禅宗修行的高深境界,以及修行者与自然、宇宙和谐共处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重过氿里寄怀龚梓树

不款君扉岁九更,偶因访戴一经行。

旧谙门径询邻里,熟识儿童问姓名。

同学故人犹落魄,重过班马亦悲鸣。

荆南山色青无恙,如代君家作送迎。

(0)

山阁晓起

一榻重岚里,酣眠即道心。

涧幽琴响枕,云厚絮添衾。

不识夜长短,那知山古今。

来宵尘驿梦,何处更相寻。

(0)

舟夜寄别左杏庄

水声到枕今何时,醉中别君心自知。

扁舟梦断五更冷,风雪无边助凄警。

倾耳微闻折竹声,推篷已失飞鸿影。

别时梅花飞满觞,坐君花下之草堂。

相看都怪语言少,一夕离居已断阳。

归梦今宵路犹忆,明日相思在江北。

牛渚风涛百丈深,历阳烟树千重黑。

差喜百年交道真,不须零落苦嫌身。

更将愁水愁风意,寄尔高歌击筑人。

(0)

杂咏·其十三

修修孤生木,丛丛蔽荆棘。

何意来良工,空山遂物色。

雕弧成方圆,顾盼与修饰。

芬芳袭衣綦,尘垢幸拂拭。

在物匪可耽,幸伴君子侧。

宛转望君知,莫忘本性直。

遗簪与敝帷,千载钦亮德。

(0)

题海帆先生《钓鳌图》

旷达寄怀空不著,行神御气随漂泊。

儒者恂恂貌与言,事事实地牢立脚。

惟有诗文境界宽,作者安能受羁缚。

气壮直欲吞云梦,词高便许穷碧落。

海帆先生儒雅宗,政声在在歌循卓。

峨边赤手歼鲸鲵,东来依旧安琴鹤。

停骖按部净道尘,露冕宣风求民瘼。

崇朝雨遍泰山云,千里荣光照海若。

无端示我钓鳌图,风云拂拂争喷薄。

隐以微旨诡以辞,画者读者俱骇愕。

蒙庄往往作寓言,岂有至人谈寥廓。

忽悟海涵地负才,精诚所至犹驱鳄。

断鳌之说虽渺茫,冠山有意母乃凿。

百尺珊瑚起钓竿,扶桑晓策殊超逴。

笔下能使翔蛟龙,胸中何止贮丘壑。

觥觥大集示天怀,远志雄才纵横略。

十洲如镜望清澄,肯使鳞鳍纵跳跃。

乃知儒者异旷达,诗文境界空依托。

披图重读沧浪篇,把酒欲向蓬莱阁。

笑看明月海上生,千顷汪汪波不作。

(0)

送王梧冈丈升任南康教授,时令嗣言泉、演九两孝廉一司铎崇义,一司铎永新,同时赴官·其三

南极遥增耀,东邻久借明。

交亲如一室,别恋倍诸生。

盛德忘年契,殷怀后会盟。

匡庐萦梦想,何日话前程。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