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林中大总持,何人不伏四威仪。
争如软草铺裀卧,过尽诸天两不知。
师子林中大总持,何人不伏四威仪。
争如软草铺裀卧,过尽诸天两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通过对比师子林中的大总持与柔软草地的两种状态,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深刻理解。
“师子林中大总持”,首先点出修行之地——师子林,这里象征着佛教修行的圣地。大总持,即大智慧,意味着修行者已经达到了高深的智慧境界。这一句描绘了修行者在庄严神圣的环境中,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了智慧与修为的高度。
“何人不伏四威仪”,接着指出四威仪(站、行、坐、卧)是所有修行者都应遵循的基本礼仪,无论身份高低,都应遵守这些规矩,以示对佛法的尊重和修行的认真态度。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统一。
“争如软草铺裀卧”,运用比喻手法,将修行者比作柔软的草地,形象地展示了修行者在达到一定境界后,能够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静默无言,却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与力量。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成果的赞美,也是对禅宗中“无言之教”精神的体现。
“过尽诸天两不知”,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诸天,象征着世间的一切,包括芸芸众生和各种境界。修行者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不仅自身了悟,而且能够影响周围的一切,但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仿佛“两不知”,既不张扬也不刻意,体现了禅宗中“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精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师子林中修行者的描述,展现了禅宗修行的高深境界,以及修行者与自然、宇宙和谐共处的精神追求。
水声到枕今何时,醉中别君心自知。
扁舟梦断五更冷,风雪无边助凄警。
倾耳微闻折竹声,推篷已失飞鸿影。
别时梅花飞满觞,坐君花下之草堂。
相看都怪语言少,一夕离居已断阳。
归梦今宵路犹忆,明日相思在江北。
牛渚风涛百丈深,历阳烟树千重黑。
差喜百年交道真,不须零落苦嫌身。
更将愁水愁风意,寄尔高歌击筑人。
旷达寄怀空不著,行神御气随漂泊。
儒者恂恂貌与言,事事实地牢立脚。
惟有诗文境界宽,作者安能受羁缚。
气壮直欲吞云梦,词高便许穷碧落。
海帆先生儒雅宗,政声在在歌循卓。
峨边赤手歼鲸鲵,东来依旧安琴鹤。
停骖按部净道尘,露冕宣风求民瘼。
崇朝雨遍泰山云,千里荣光照海若。
无端示我钓鳌图,风云拂拂争喷薄。
隐以微旨诡以辞,画者读者俱骇愕。
蒙庄往往作寓言,岂有至人谈寥廓。
忽悟海涵地负才,精诚所至犹驱鳄。
断鳌之说虽渺茫,冠山有意母乃凿。
百尺珊瑚起钓竿,扶桑晓策殊超逴。
笔下能使翔蛟龙,胸中何止贮丘壑。
觥觥大集示天怀,远志雄才纵横略。
十洲如镜望清澄,肯使鳞鳍纵跳跃。
乃知儒者异旷达,诗文境界空依托。
披图重读沧浪篇,把酒欲向蓬莱阁。
笑看明月海上生,千顷汪汪波不作。
《题海帆先生《钓鳌图》》【清·刘绎】旷达寄怀空不著,行神御气随漂泊。儒者恂恂貌与言,事事实地牢立脚。惟有诗文境界宽,作者安能受羁缚。气壮直欲吞云梦,词高便许穷碧落。海帆先生儒雅宗,政声在在歌循卓。峨边赤手歼鲸鲵,东来依旧安琴鹤。停骖按部净道尘,露冕宣风求民瘼。崇朝雨遍泰山云,千里荣光照海若。无端示我钓鳌图,风云拂拂争喷薄。隐以微旨诡以辞,画者读者俱骇愕。蒙庄往往作寓言,岂有至人谈寥廓。忽悟海涵地负才,精诚所至犹驱鳄。断鳌之说虽渺茫,冠山有意母乃凿。百尺珊瑚起钓竿,扶桑晓策殊超逴。笔下能使翔蛟龙,胸中何止贮丘壑。觥觥大集示天怀,远志雄才纵横略。十洲如镜望清澄,肯使鳞鳍纵跳跃。乃知儒者异旷达,诗文境界空依托。披图重读沧浪篇,把酒欲向蓬莱阁。笑看明月海上生,千顷汪汪波不作。
https://shici.929r.com/shici/iW2mr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