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初为入秦客,残雪埋关闭长陌。
黄河二月冻初销,万里凌澌流剑戟。
西风细卷浪花催,日射寒光明瑟瑟。
归时细雨正溟濛,冷落关河已秋色。
惊沙惨惨塞云黄,远树昏昏秋水白。
济川壮志愈衰迟,日送烟波问河伯。
昔我初为入秦客,残雪埋关闭长陌。
黄河二月冻初销,万里凌澌流剑戟。
西风细卷浪花催,日射寒光明瑟瑟。
归时细雨正溟濛,冷落关河已秋色。
惊沙惨惨塞云黄,远树昏昏秋水白。
济川壮志愈衰迟,日送烟波问河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入秦时的景象和心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示了黄河春天初解冻后的壮观,以及诗人自己内心的激荡与豪迈。
"昔我初为入秦客"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和行程,他是一个刚到达秦地的旅客。这不仅是时间上的标记,也是空间位置的明确,设置了全诗的背景。
紧接着的两句"残雪埋关闭长陌。黄河二月冻初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出一个过渡季节的画面。残雪尚存,但黄河已经开始解冻,这是春天即将到来的信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新生和希望的期待。
"万里凌澌流剑戟"一句,则充满了力量和动感,"万里"表明广阔无垠,"凌澌"形容波涛汹涌,而"流剑戟"则赋予黄河以刀剑般的坚毅与威武,这种笔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生命力的赞美。
接下来的"西风细卷浪花催,日射寒光明瑟瑟",通过对西风和阳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画面。西风轻拂,使得波涛更加汹涌,而日光透过水面,带来一丝温暖但又不失寒意,这种交织的感觉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归时细雨正溟濛,冷落关河已秋色"则描绘了诗人归途时的情景。细雨纷纷,关河两岸已经呈现出秋天的萧瑟,这种景象与开篇的春意形成对比,显示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
最后两句"惊沙惨惨塞云黄,远树昏昏秋水白。济川壮志愈衰迟,日送烟波问河伯"则带来了更加深沉的情感。惊沙惨惨形容边塞的荒凉,而远树昏昏则透露出一丝寂寞。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虽然随时间推移而有所减退,但仍旧坚持着对黄河、对历史和自然的情感交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行者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以及他内心世界的起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