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三竺倚山椒,妙相庄严绝世嚣。
祥鸟拟窥丹鹫出,昙花偏傍白猿娇。
摩珠峰顶晴看月,梵语江门隐听潮。
六凿尘根俱洗尽,可容香钵解金貂。
何来三竺倚山椒,妙相庄严绝世嚣。
祥鸟拟窥丹鹫出,昙花偏傍白猿娇。
摩珠峰顶晴看月,梵语江门隐听潮。
六凿尘根俱洗尽,可容香钵解金貂。
这首诗描绘了天竺寺中音大士像的庄严与超凡脱俗之感。首句“何来三竺倚山椒”以疑问开篇,引人入胜,随后点明音大士像所在之地,位于山巅之上,暗示其地位崇高。接着“妙相庄严绝世嚣”一句,赞美音大士像的神态与气质,不仅超脱世俗,更显神圣与庄严。
“祥鸟拟窥丹鹫出,昙花偏傍白猿娇”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衬托音大士像的非凡魅力,祥鸟似乎想要一窥究竟,昙花则特意靠近白猿,仿佛在表达对音大士的敬仰之情。这种巧妙的比喻,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摩珠峰顶晴看月,梵语江门隐听潮”进一步渲染了音大士像所处环境的静谧与神秘,晴朗的夜晚,珠峰之巅,月光如水;梵音缭绕,江面波涛轻吟,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最后,“六凿尘根俱洗尽,可容香钵解金貂”表达了参观者在音大士像前的心灵洗礼,六根清净,尘世烦恼得以消除,心怀虔诚,香钵中的香气可以洗净金貂的尘埃,象征着心灵的升华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天竺寺中音大士像的神圣与庄严,以及参观者在此所获得的心灵体验,充满了哲思与美感。
仲春玄鸟至,翩翩升我堂。
堂中何所有,黄金玳瑁梁。
冠带并陆离,丝竹纷浩倡。
卷衣左右史,设乐东西厢。
东厢吟龙笛,西厢吹凤笙。
席前两少女,弹弦奏清商。
游尘倏飞洒,轻翰故回翔。
心志俱腾悦,下上相和鸣。
华屋虽云美,四序变温凉。
吴宫既已熸,汉殿又已倾。
爰居辟鼓钟,高举而远行。
栖栖何为者,忧患一朝忘。
白日不可留,当歌及春阳。
五音兮繁会,百物以阜昌。
抚兹盛明运,抱彼沦落伤。
卫贤慨秉翟,周士欣执簧。
欣慨岂殊途,浮沈各异乡。
丈人且安坐,为君陈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