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曾从百战场,殒身自许效边疆。
长蛇尚在龙泉堕,飞鸟未尽乌号藏。
湘水此时悲宋玉,东风何处问周郎。
可怜天道每如此,徒使忠魂饮恨长。
戎马曾从百战场,殒身自许效边疆。
长蛇尚在龙泉堕,飞鸟未尽乌号藏。
湘水此时悲宋玉,东风何处问周郎。
可怜天道每如此,徒使忠魂饮恨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的《挽高前江挥使以勤事没于海(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戎马”、“百战场”、“殒身”、“边疆”等词语,描绘了主人公高前江挥使为国捐躯的英勇形象。接着,“长蛇”、“龙泉堕”、“飞鸟”、“乌号藏”等意象,不仅展现了战场的残酷与激烈,也隐喻了敌人的狡猾与难以彻底清除。
“湘水”和“宋玉”的引用,以及“东风”和“周郎”的典故,分别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其英名的追忆。湘水之悲,象征着对宋玉(此处或指逝者)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惋惜;东风问周郎,则暗含对逝者智勇双全、功业未竟的感慨。
最后,“可怜天道每如此,徒使忠魂饮恨长”两句,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对忠魂未能得到应有回报的深切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逝者的悼念,也是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
归途值冬晴,游子载心喜。
我从禹航来,到此二百里。
悬冰界丛山,落叶胶流水。
斯时北风号,寒色冱城市。
通衢藏峻岭,路险非尺咫。
涉涧蹑巉岩,冲寒汗流体。
曾闻行路难,岂料难如此。
伊予本性懒,卧雪门不启。
昔逸今太劳,损益悟深理。
心平石亦平,崎岖视如砥。
浮生复何为,岁暮行不已。
落日滞前村,倏见同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