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黄叶染霜华,白石清沙一道斜。
绝似乡园好风景,乱山堆里有人家。
疏林黄叶染霜华,白石清沙一道斜。
绝似乡园好风景,乱山堆里有人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间行旅图景。首句“疏林黄叶染霜华”以“疏林”与“黄叶”勾勒出秋日山林的景象,通过“染霜华”这一动词,赋予了落叶以动态美,仿佛霜雪轻轻覆盖在黄叶之上,增添了季节的特色和画面的层次感。
接着,“白石清沙一道斜”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与结构,将“白石”与“清沙”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而“一道斜”的描绘则巧妙地引入了动态元素,仿佛一条蜿蜒的小径穿越其中,引人遐想。
后两句“绝似乡园好风景,乱山堆里有人家”则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深切喜爱与共鸣。这里将眼前的山景与心中的故乡美景相联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乱山堆里有人家”一句,既展现了山间的自然风貌,又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给人以温暖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意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山水田园诗。
昔卧香炉顶,□观山海图。
东游拟拂华盖云,下瞰弱水窥蓬壶。
天公有目,何不在天,世传寄在兹山颠。
两泓碧水涵霜镜,炯如双曈落天边。
天高听卑,视亦宜然。
云有十二清虚之洞府,珠宫贝阙不可睹。
灵风飒飒卷飞雨,危石深林人上苦。
盘涡转毂若雪山,青天际际响天鼓。
龙藏其中是耶非,但见神鱼作人舞。
慎勿戏之逢彼怒,顷刻滂沱泪下土。
前年南昌仙,邀我望山雪。
神宫玉女待我来,欲往从之路超越。
若人有仙骨,居与洞府邻。
双童耕云种瑶草,石田自熟无冬春。
卧处烟霞飞枕席,醉里山花落酒巾。
松风萝月朝复暮,坐见麻姑白发新。
我欲驾白鹿,共子攀云岑。
请天开两目,照我一片冰雪之清心。
但恐此目不司视,如星有箕斗,不可簸与斟。
且复临泽漱金碧,听我长歌金石音。
不然倒却池中水,酿作百斛之春酒,共君酣醉卧云林。
洪崖举手或相接,更结丹梯千万寻。
《寄题天目山房歌》【元·张羽】昔卧香炉顶,□观山海图。东游拟拂华盖云,下瞰弱水窥蓬壶。天公有目,何不在天,世传寄在兹山颠。两泓碧水涵霜镜,炯如双曈落天边。天高听卑,视亦宜然。云有十二清虚之洞府,珠宫贝阙不可睹。灵风飒飒卷飞雨,危石深林人上苦。盘涡转毂若雪山,青天际际响天鼓。龙藏其中是耶非,但见神鱼作人舞。慎勿戏之逢彼怒,顷刻滂沱泪下土。前年南昌仙,邀我望山雪。神宫玉女待我来,欲往从之路超越。若人有仙骨,居与洞府邻。双童耕云种瑶草,石田自熟无冬春。卧处烟霞飞枕席,醉里山花落酒巾。松风萝月朝复暮,坐见麻姑白发新。我欲驾白鹿,共子攀云岑。请天开两目,照我一片冰雪之清心。但恐此目不司视,如星有箕斗,不可簸与斟。且复临泽漱金碧,听我长歌金石音。不然倒却池中水,酿作百斛之春酒,共君酣醉卧云林。洪崖举手或相接,更结丹梯千万寻。
https://shici.929r.com/shici/mVFG7jy5.html
望见家山意欲飞,古来燕晋一沾衣。
回思客路岂非梦,乍听乡音真是归。
新事略从年少问,故人差觉坐中稀。
不须更说桑榆晚,霜后鲈鱼也自肥。
水面新妆,小著红绡弄烟雾。
似艳分霞晕,倚栏微笑,娇含檀粉,向人低语。
独立愁无侣。觅旧日、张郎何处。
乍临风、一种轻盈,玉奴初学凌波步。
此夜瑶台,月明香细,翠袖沾清露。
问玲珑秋藕,几时丝尽,鲜妍莲子,为谁心苦。
正隔江欲采,盼佳期、美人迟暮。
诉相思、有恨无情,梦断西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