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家野王弄秋玉,流落秋亭半枝竹。
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
浮丘仙客五湖心,复向沧波学凤吟。
不吹玉塞梅花调,不奏青楼杨柳音。
商声迟迟羽声急,寒苇飞花露香入。
水灵解佩撇波来,山魅吹灯倚云泣。
万事无心一叶舟,夜寒星斗落船头。
数声绝岛鱼龙曙,三弄澄潭雁鹜秋。
初闻凤在冈,倏尔鼍吟水。
天籁风泉何处鸣,落木寒狷一时起。
浮丘子,通灵仙,汗漫终悬魏阙情。
曲终又欲蓬莱去,日抱云璈朝玉京。
桓家野王弄秋玉,流落秋亭半枝竹。
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
浮丘仙客五湖心,复向沧波学凤吟。
不吹玉塞梅花调,不奏青楼杨柳音。
商声迟迟羽声急,寒苇飞花露香入。
水灵解佩撇波来,山魅吹灯倚云泣。
万事无心一叶舟,夜寒星斗落船头。
数声绝岛鱼龙曙,三弄澄潭雁鹜秋。
初闻凤在冈,倏尔鼍吟水。
天籁风泉何处鸣,落木寒狷一时起。
浮丘子,通灵仙,汗漫终悬魏阙情。
曲终又欲蓬莱去,日抱云璈朝玉京。
这首明代王恭的《空江秋篴浮丘郑助教索予赋之》描绘了一幅秋夜江边的诗意画卷。首句“桓家野王弄秋玉”,以桓家野王比喻乐师,秋玉则象征清冷的瑟瑟秋意,暗示了音乐的悠扬。接下来,“流落秋亭半枝竹”借竹的孤寂形象,寓言了乐师的飘零境遇。
“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通过“君山老人”的梦境,将读者带入到神秘的洞庭湖畔,增添了浓厚的梦幻色彩。诗人接着写到“浮丘仙客五湖心,复向沧波学凤吟”,将乐师比作仙人,他的音乐如凤鸣般高洁,远离尘世的俗音。
“商声迟迟羽声急”至“山魅吹灯倚云泣”一段,运用丰富的音响和自然景象,描绘了音乐的起伏变化,以及听者的情感共鸣。最后,“万事无心一叶舟”至“日抱云璈朝玉京”,诗人以个人的超然心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仙道的向往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乐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短艇横烟渚。
梦惊回、凄凉尚记,绿蓑鸣雨。
拍塞愁怀人不解,只有黄鹂能语。
复拟待、乘槎重去。
无奈东君刚留客,张碧油、缓按香红舞。
生怕我,顿遐举。
故溪冉冉春光度。
想晚来、杨花云际,白苹无数。
竹里樵青应是怪,目断鸣榔去路。
料为我、羞烦鳞羽。
好趁小蛮针线在,按纶巾、归唤松江渡。
重系缆,醉眠处。
吊古城头去。
正高秋、霜晴木落,路通洲渚。
欲问紫髯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
巫觋去、久无箫鼓。
霸业荒凉遗堞坠,但苍崖、日阅征帆渡。
兴与废,几今古。
夕阳细草空凝伫。
试追思、当时子敬,用心良误。
要约刘郎铜雀醉,底事遽争荆楚。
遂但见、吴蜀烽举。
致使五官伸脚睡,唤诸儿、昼取长陵土。
遗此恨,欲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