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韶州取道平圃》
《从韶州取道平圃》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趋陆持孤锡,依山逐二官。

杉云寒影密,冬岭烧痕宽。

石阁岏巑起,心情委曲难。

几多行役意,都作住山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从韶州前往平圃的旅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句“趋陆持孤锡”,生动地刻画了僧人独自携带着行囊(孤锡)踏上陆路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行旅姿态。接着,“依山逐二官”则描述了僧人沿着山路前行,跟随两位官员的脚步,或许是为了寻求指引或是同行的慰藉。

“杉云寒影密,冬岭烧痕宽。”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描绘了冬季山岭上的景象。杉树在云雾中投下浓密的阴影,暗示着山间的寒冷与静谧;而冬岭上留下的火痕,则是季节更替的痕迹,既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

“石阁岏巑起,心情委曲难。”这两句转而描写僧人心境的变化。随着山路的崎岖不平,石阁逐渐升起,仿佛是自然界的挑战,也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复杂情感。这里不仅反映了物理空间的艰难,也暗喻了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最后,“几多行役意,都作住山看。”这句话总结了整个旅程的感受,表达了僧人对行旅生活的深刻理解。他将旅途中的种种艰辛与挑战,都视为修行的一部分,最终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体现了佛教中“以苦为师”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僧人在旅途中对自然、自我以及修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太史倚装待发连日枉顾话别恳恳无已叠韵奉简

北风江上来,寒月照野屋。

荐士有昌黎,爱僧如郑谷。

拟上北阙书,还对南山菊。

花不受人怜,诗成招我读。

临别重论文,夜游期炳烛。

于意究云何,幽情畅未足。

傥逢笑口开,无碍吟髭秃。

行行重行行,为君歌一曲。

(0)

留别张锦溪老人

芦帘不下锦溪东,瘦绿肥红一万丛。

种豆诗吟山色里,换鹅经写水声中。

隐居绝似凌风鹤,过客还如踏雪鸿。

明日一帆江上挂,相思千里暮云空。

(0)

喜仙裳先生过访

柴门常自掩,有客叩方开。

因得支公语,遥知叔度来。

风高披竟日,情洽竟忘杯。

独愧东林远,相携去复回。

(0)

华亭杂感·其一

木落霜清白苎城,暮砧才动旅魂惊。

揽衣力尽秋星影,访旧听残邻笛声。

画手有神同鹤瘗,诗坛无主散鸥盟。

青溪一曲红桥路,今日何人肯好名。

(0)

客中寒食

漫道出门好,出门剧可怜。

禁烟寒食节,疏雨杏花天。

有梦思乡里,无方扫墓田。

瀛洲知己在,我欲寄诗篇。

(0)

太平花

粉团黏住旧繁华,本穴徵祥竟共夸。

三十六宫春自好,年年开落太平花。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