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才过,元宵又至,春风乍度饧箫。
剪雪描凫,安排乐事今宵。
银花火树缤纷甚,映琼筵、未许风摇。
月分光,一曲新歌,唱彻晴霄。
无端触起中年感,忆儿时鸠竹,随处嬉遨。
竟夕看灯,喧阗史埭潘桥。
雪瓯重泛浮圆子,问前尘、已逐萍飘。
偶书怀,冻笔烘开,兽炭添烧。
人日才过,元宵又至,春风乍度饧箫。
剪雪描凫,安排乐事今宵。
银花火树缤纷甚,映琼筵、未许风摇。
月分光,一曲新歌,唱彻晴霄。
无端触起中年感,忆儿时鸠竹,随处嬉遨。
竟夕看灯,喧阗史埭潘桥。
雪瓯重泛浮圆子,问前尘、已逐萍飘。
偶书怀,冻笔烘开,兽炭添烧。
这首《庆春泽慢·元宵日和竹樵翁》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先,诗中“人日才过,元宵又至,春风乍度饧箫”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元宵节前夕的氛围,春风初至,箫声轻扬,预示着节日的喜庆即将来临。接着,“剪雪描凫,安排乐事今宵”,通过比喻手法,将雪花比作白鸭,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暗示了人们精心准备的欢庆活动。
“银花火树缤纷甚,映琼筵、未许风摇”描绘了灯火辉煌、烟花璀璨的场景,与宴席上的美酒佳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热烈而祥和的节日气氛。“月分光,一曲新歌,唱彻晴霄”,月亮的光辉与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歌声填满,展现了元宵之夜的欢乐与浪漫。
“无端触起中年感,忆儿时鸠竹,随处嬉遨”这一句,诗人回忆起童年时光,那时的自己在元宵节期间与同伴们一起玩耍,放飞纸鸢,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快乐。这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竟夕看灯,喧阗史埭潘桥”,描述了人们彻夜观灯的情景,即使是在历史街区和潘桥这样的地方,也充满了欢声笑语,体现了元宵节的全民参与和浓厚的节日氛围。
“雪瓯重泛浮圆子,问前尘、已逐萍飘”,诗人通过品尝元宵这一传统食品,联想到过去的岁月如同漂浮的水草,已经远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偶书怀,冻笔烘开,兽炭添烧”,诗人即兴抒怀,虽然笔墨因寒冷而凝滞,但通过炉火的温暖,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体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小困难也能保持乐观和创造力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还融入了诗人对童年记忆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南山有长松,独抱参天姿。
岁晚愈苍翠,不受霜雪欺。
一贞恒自守,四序焉能移。
眷彼桃李花,灼灼迎春曦。
明媚惊众目,秾华复几时。
常恐风雨至,须臾变离披。
物性本如此,造化谁尸之。
嗟哉浮俗流,龊龊徒尔为。
安得古贞操,偃仰慰吾思。